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作者: 陈宋生 著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出 版 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

页数: 178

开本: 16开

I S B N : 9787802218383

包装: 平装

定价:26.00

内容简介本书以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为例展开研究。作者首先回顾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历史沿革,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财务指标为主时期(20世纪80年代~1992年)、评价指标缺失时期(1992年~1997年)和财务指标与内部控制流程指标应用时期(1998年~现在)。当前政府审计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所依赖的评价指标,主要来自国资委确定的一套指标、以及财政部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这些指标在指标权重、目标值的确定和计分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完善问题,原因是由于存在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以及指标属性本身存在学习效率退步效应等。

作者随后采用实验研究发现,存在着随机运用审计标准现象,即审计人员容易随机运用他们对审计标准的判断。作出审计决定后,为了维护其审计决定的正确性,可能会强化其对审计标准运用准确性的解释,即固化现象。采用1984年至2006年审计机关违纪款处理数据的分析,得出与上述基本相同的结论。总体而言,审计机关在处理中,能够较好地执行审计有关规定,但是也存在着审计依据随意性运用的问题,表现在应上缴违纪款比率与应归还挪用款比率,呈出此消彼长的趋势,说明审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寻求平衡的现象。

作者简介陈宋生,男,生于江西石城。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现为北京理工大学会计系主任,高级审计师,副教授。曾供职于某省审计厅,并担任副处长,获“全省审计标兵”称号。参与或主持过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译著、双语教材9部,在《审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等多项奖励。

目录1 引言

1.1 企业经济绩效

1.2 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

1.3 企业经济绩效与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异同

1.4 文献综述

1.5 本书的结构安排

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现状与分析

2.1 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演变

2.2 评价指标的规制演变

2.2.1 《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指标分析

2.2.2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指标分析

2.2.3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指标分析

2.2.4 国资委法规的比较与分析

2.3 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演变

2.3.1 财务指标为主时期(20世纪80年代~1992年)

2.3.2 评价指标缺失时期(1992—1997年)

2.3.3 财务指标与内部流程指标并用时期(1998一至今)

2.4 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运用状况

2.5 经济责任审计法规的演变分析

2.5.1 法规分析

2.5.2 评价指标中存在问题分析

2.5.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6 国外经济效益审计中评价指标的应用

3 审计标准随机运用的经验证据

3.1 文献综述

3.2 区别——巩固理论

3.3 案例研究1的过程与结论

3.4 案例研究2及结论

3.5 结论与建议

附录:关于审计标准判断的问卷调查

4 审计差异化处理的实证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

4.2 假设的提出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