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铁铧tiehuá

铁铧
铁铧(tiehuá)

铁铧(tiehuá)西汉文物。1979年出土于青海共和县曹多隆古城,海南州民族博物馆收藏。铧为铁铸,部分锈蚀残缺,形制呈钝角等腰三角形,现存两翼最宽处为12.5厘米。銎部锈蚀不清,至尖部长6.3厘米。曹多隆古城系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设置的西海郡5个属县之一。铁铧的出土可证最迟在西汉未年,犁耕农业已经河湟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广西贺县已出土过东汉铁铧两件,说明广西在东汉初期使用牛力耕地确已开始。

铁铧的作用铁铧(tiehuá)是宋代装在耧车上用来疏松泥土用的,主要用作耕种和水利灌溉。铁铧(tiehuá)为耕犁破土的锋刃,鐴土是耕犁的翻土器。

铁铧
铁铧(tiehuá)

西汉时期耕作技术有很大发展,鐴(bì)土与犁铧组合,构成复合装置,能将耕起的士垡破碎和翻转,更适于耕翻土地和开沟作垄。大铁铧硕大沉重,与其配套的犁架必须加大加固,整架耕犁的重量也随之增大,通常需要两头或两头以上壮牛挽拉,用于开沟,也可用来窜垡、活地,是汉代铁器冶铸业和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一种表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