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简介耳廓的神经、血管最为丰富,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胰岛素值,进而掏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
耳穴疗法为什么有效?
中医美容减肥方法中有一种刺激耳廓的耳穴疗法,而且颇有效果。然而,想必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耳穴疗法为什么这么有效,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耳廓与经脉、脏腑、神经关系密切.
(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经筋分别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阳明大肠经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或分布于耳廓周围,但均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临床实践中发现,接受耳针或耳穴贴压治疗的病人,有轻微的触电或气体流动或一股发热暖流感由耳廓沿着一定路线向身体的某一部位放射,其经过路线大部分与经脉循行的路线相似。如对针刺经穴循经感传显著的受试者、刺激耳穴时出现循经感传进行了观察。在104次的测试中,90次所诱发的感传的循行路线与耳穴刺激互有特异的对应关系,约占86.5%,其余14例感传系沿着同名经、表里经或其他无关经脉的路线循行。由此可见,耳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而刺激耳廓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耳廓与脏腑的联系
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脉度》亦说:“肾气温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也说:“肺主声,故令耳闻声。”后世医著在论述耳与脏腑的关系时更为详细,如《千金方》中说“……神者,心之脏……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证治准绳》也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厘正按摩要术》中进一步将耳背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其云:“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以上这些论述,体现了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是息息相关的。临床用电针耳穴胃区,观察对人体胃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耳穴胃区对胃电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即针前胃电波幅和频率偏低者,针后可提高;针前偏高的针后则能降低。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有恢复其机能正常的作用,说明针刺耳穴胃区对胃功能调整有相对的特异性,更加证实了耳穴和内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针刺或贴压耳穴可调节脏腑和器官功能活动,从而治疗疾病。
(三)耳廓与神经关系
耳廓的神经很丰富,有来自脊神经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有来自脑神经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随着颈外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
分布在耳廓上的四对脑神经及两对脊神经相中枢神经系统的均有联系,如分布在耳廓的耳额神经属三叉神经下颌支的分支,除司咀嚼运动和头面感觉外,还与脊髓发生联系;面神经除司面部表情肌运动外,还管理一部分腺体。延髓发出的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对呼吸中枢、心脏调节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唾液分泌中枢(呕吐、咳嗽中枢)等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来自脊神经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除管理躯干、四肢、骨关节肌肉运动以外,还支配五脏六腑的运动。由脑、脊髓部发出的副交感神经和脊髓胸、腰部发出的交感神经(分布在耳廓上的迷走神经属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在耳廓上伴动脉分布)所组成的内脏神经,对全身的脏器几乎有双重支配作用,两者互相抵抗,而又互相协调,共同维持全身脏腑和躯干四肢的正常运动。
从耳廓神经分布看出,耳廓与全身有密切联系。从耳廓神经分布的显微观察,更可以看出耳廓和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神经进入耳廓后,从表皮至软骨膜中会有各种神经感受器:游离丛状感觉神经末梢、毛囊神经感觉末梢及环层小体;耳肌腱上和耳肌中存在有单纯型和复杂型丛状感觉神经末梢、高尔基型腱器官、露菲尼样末梢及肌梭。由于耳廓含有浅层和深层感受器,在耳穴治疗中如手法行针、耳穴按压、电脉冲、激光、磁力线等不同刺激方法出现的“得气”,可能是兴奋了多种感觉器尤其是痛觉感觉器,接受和传递各种感觉冲动汇集到三叉神经脊束核。然后,由该核传递冲动至脑干的网状结构,从而对各种内脏活动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到重要的影响。
耳穴疗法减肥的优点
一是疗效显著。耳针最大的特点是见效甚快,耳针减肥亦是如此。施术后即由饥转饱,随后日渐消瘦,适度而止。
二是方便经济。耳针减肥时,一般不用扎针、埋针,而是使用压丸法。系将黄豆般大小的粘有小丸之胶布贴于耳,数分钟便可完成。
三是绝对安全。除使用埋针方有耳廓易致感染之虞外,采用耳穴压丸绝无副作用。
四是作用广泛。耳穴都有“一穴多用”的作用,进行耳穴减肥时,往往可以兼治其它疾患,可谓一石多鸟。
耳穴减肥简单,安全,方便,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上班族的朋友来说是非常适合的。耳穴减肥的同时也可以配合上针灸、刺络拔罐、中药等,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每次治疗时间是15-20分钟左右,每次治疗间隔时间4-5天左右,这也根据每个的情况而定。
耳穴疗法取穴原则:
取穴原则就是指在用耳穴治病时选取耳穴的依据。当疾病确诊后,用哪些耳穴进行治疗?根据什么原则选择穴位?这是采用耳穴治疗疾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取穴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疗效。
取穴原则一般根据下列5个方面考虑。
一、按相应部位取穴:即根据人体的患病部位,在耳郭的相应部位(耳穴)取穴的方法。如胃病取耳穴“胃”,肩关节周围炎取“肩”穴,胆囊炎取“胰胆”穴等。这种取穴方法,是应用耳穴治疗疾病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许多疼痛性疾病、急性病,患病部位的相应耳穴,绝大多数可以找到敏感点,刺激这些敏感点,往往可以获得立刻缓解甚至消除病痛的效果。
二、按藏象辨证取穴:即根据祖国医学中藏象学说的理论,按照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进行辨证取穴的方法。例如,藏象学说认为“心主神明”,故“心”穴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神经官能症、癔病等;又如治疗脱发,藏象学说认为“肾其华在发”,故可取“肾’’穴来治疗脱发,又如治疗皮肤病,藏象学说认为“肺主皮毛”,故取“肺”穴治疗各种皮肤病,再如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藏象学说认为“心与小肠机表里”,除取“心“穴外,再取“小肠”穴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按经络学说取穴:即根据经络学说取穴的方法。分为循经取穴和经络病候取穴。
1.循经取穴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取穴,如坐骨神经痛(后支),其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即取耳穴的“膀胱”穴治疗,又如臂之外侧痛,其部位属于少阳三焦经的循行部位,取耳穴“三焦”穴治疗,面三焦穴的发现和命名也是这样来的,再如偏头痛,其部位属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故取“胰胆”穴来治疗。
2.按经络病候取穴是根据经络之“是动病”和“所生病”的病候来取穴。“是动病”——经脉病候的一类,出《灵枢经脉》篇,包括:①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如手阳明大肠经。是动则病齿痛颈肿”。②经脉经气变动引致所连络脏腑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又如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是动则病 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其病主要由经脉传来,非本脏腑所生,故名“是动”。“所生病”——经脉病候的另一类,也出自《灵枢•经脉》篇,包括:①经脉所络属脏腑本身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②脏腑病延及所属经脉,反映在经脉据行路径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所生病还有“牖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其病一般由本脏腑所生,并非经脉传来,故名“所生’。 。是动病”和“所生病’都是经脉及其所络属脏腑症候群,如手阳明大肠经的是动病为。大肠手阳明之脉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治牙齿痛和颈肿时可取耳穴“大肠”穴,又如手少阴心经的所生病为。心手步阴之脉……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故耳穴“心”可治疗目黄、胁痛、上肢的内侧面尺侧和掌中热痛等。
四、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耳穴中有许多穴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是与现代医学的理论是一致的。如交感穴,是现代研究发现此穴有近似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而命名的,又如肾上腺穴,是现代研究发现此穴有近似肾上腺的功能而命名的。因此,必须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来理解和运用这些耳穴。如胃肠疾患与植物神经系统有关,可取“交感”穴;又如肾上腺所分泌的激素有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可取”肾上腺”穴来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
五、按临床经验取穴:按临床经验取穴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个(或某些)穴位对治疗某病有效,取而用之。如腰腿痛,取“外生殖器。穴,胃痛,取“腕”穴,甲状腺疾患,取“肘”穴,肝昏迷,取“耳尖”、“结节”放血,老花眼。取“枕”穴等。
所以,每个病症取穴的多寡,应根据病情和上述5点取穴原则,进行全面考虑后选用。
影响耳穴疗法效果的因素:
如果你以为仅仅在耳朵上贴几下、按摩几下就能减肥美容,那就错了, 事实上耳穴疗法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取决于4个基本因素:诊断明、配方好、穴位准、手法对。
1、诊断明
诊断明是指要清楚地知道或懂得接受耳穴治疗的患者是患什么病,即对疾病要有明确的诊断.明代医家汪石山说:“既不认脉,又不察形.但问何病,便针何穴,以致误针成痼疾者有矣。问或获效,亦偶中耳!”,还指出:“病变无穷,灸刺之法也无穷”。我们古人就告诫要重视明确诊断,治法随证而变。 要想提高疗效,首先必须明确诊断,不仅要知道是患什么病,还应辩明虚实寒热。只有在辨证的基础上才能决定配方和手法,否则就是无的放矢,根本谈不上什么疗效高低。 明确诊断,正确辨证(包括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等),是提高耳穴疗效的基础和前提,即它是提高耳穴疗效的第一个环节。
2、取穴好
取穴好是提高耳穴效果的第二个环节,它要求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熟练地、灵活地运取穴原则。只有取穴对证,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3、穴位准
穴位准是提高耳穴疗效的另一个基本因素。穴位准不是指机械地按耳穴的解剖部位扎准就算穴位准了,而是指在耳穴的这个区域内扎准敏感点。因为耳穴虽不大,但有它一定的区域,往往是这个区域中的一点,穴位准指的是扎准这个敏感点。这就需要在扎针前仔细地用压痛法寻找其压痛点,或用肉眼观察法寻找其阳性反应,或用良导法探测其敏感点,然后再准确地扎在敏感点上。在临床治疗疾病时,不论是耳针或是耳压,要想提高疗效,就必须取准反应点,这已为大量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所证实。
4、手法对
手法对是指耳针手法、耳压手法等,重点从针刺方向、针感和刺激量3个方面加以论述。
1.针刺方向要根据不同的穴位和不同的病种选择针刺的方向,如针刺胃穴时,若是为了止吐(如防止晕车、晕船,或耳针麻醉作胃肠手术时的恶心呕吐),针尖应刺向贲门穴方向;若是为了治疗消化性溃疡,针尖应刺向十二指肠方向。临床经验证明,按这样的方向刺,疗效就较好。
2.针感耳针与体针一样,要求获得一定的针感,疗效才好,一般的针感是痛、胀、热、酸、麻等。有些病症则要求针感直达病所,疗效才佳。如治疗坐骨神经痛、牙痛、腰背痛等病,最好针感能到达病所。如用耳针治疗坐骨神经痛,针刺坐骨神经穴时,一般要求针感应使患肢有热感,或冷,或酸麻,或胀,或疼痛突然消失(或大大减轻)等感觉。若无上述针感则应调整针尖方向,或拔出针另寻敏感点针刺或捻转针(顺一个方向捻转或左右捻转),以获得预期针感。临床经验告诉我们,若针感好,常可获得。针到病除”的良好效果。
3.刺激量因为刺激量=刺激强度×刺激时间,故对各耳穴的刺激量就是指对各耳穴给予多大的刺激强度,以及刺激时间和留针时间的长短。我们对某一疾病进行临床辨证后,必须正确决定对各个耳穴的刺激量,这是耳针手法的重要组或部分。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诊断明、配方好、穴位准、手法对,是提高耳穴治病疗效的4个基本因素。只有认真抓住这个“四要素”,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介绍几种对肥胖症行之有效的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分类(1)耳针法
穴位:神门、胃、大肠、内分泌、肺、心、三焦等。
方法:每次选1一2穴,用75%酒精常规消毒,中等刺激,并用小块胶布固定。疗程:5天治疗一次,每次留针5天,5次为1个疗程。据观察1015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显著者264例(体重减少15千克以上),有效者370例(体重减少3千克以上)。日本庄内医院对73例肥胖症患者采用耳针治疗,有效率为83.5%。其中有的治疗后体重减轻10千克;某些并发症,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也随之而愈。方法是在耳部的饥点,口、食道、贲门、胃、肺等穴中选择2—3个针感强的穴位进行治疗,如两耳针感都强则同时取穴,其中饥点为必取之穴。针具采用图钉型皮内针。埋藏后以胶布固定,每周换1次,患者在饥饿时或想吃零食时给予刺激,以加强疗效。一般需要连续治疗10—20次。
(2)开穴埋针法
穴位:神门、胃、大肠、三焦、肺、内分泌。
功效:行气利水,通腑去脂。
用法;选定穴位进行局部常规消毒,以小号止血钳持掀针准确地置入穴位,然后以胶布固定,留针5天后取出,再埋1个穴位。以上穴位每次1穴,6个穴位轮流埋针,6次为1疗程。
说明:三焦为水气运行之通道,在耳廓上三焦穴处理针,通过针具的长期刺激作用,能行气利水,通腑去脂。肺能通调水道,协调气机,肺气利则水道通畅。大肠腑气亦通利,故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和痰浊。内分泌能调整人体气化功能,加速废物的排泄。本法选穴精当,配合应用能增强减肥之效果。
(3)耳穴贴压法
主穴:内分泌、神门。
配穴:大肠、胃、肺、口、贲门。
功效:调理阴阳,去脂减肥。
用法:取0.6×0.8(平方厘米)的胶布,将光滑饱满之王不留行籽贴于胶布上,用血管钳送至耳穴,贴紧后加压力,让患者感到局部有酸、麻、胀、痛或发热感。每次只贴单侧耳穴,两耳交替应用,每次主穴必贴;配穴可取1—2穴,每周1次,10次为1疗程。
说明:肥胖症的病因较为复杂,除与饮食有关外,还与自身的阴阳失调有关。耳针刺激内分泌,可调整阴阳,增强气化功能,加决血液的运行,促进痰浊水湿的排除,达到去脂减肥的目的。刺激大肠、肺、贲门等穴又能通畅排便,促进代谢。针刺神门穴还可减弱胃肠蠕动,抑制过强的食欲,限制饮食的摄入。本法是通过调整阴阳气血,促进气化功能以达减肥之功效。同时由于耳穴贴压有整体调整作用,对伴有偏头痛、失眠和水肿的病人亦颇有效果。
(4)耳穴压豆法
穴位;内分泌、丘脑、卵巢、脑点、饥点、渴点、神门、脾、胃。
功效:协调阴阳气血,抑制过强食欲,去脂减肥。
用法:上述穴位均取双侧,根据病情选穴。若内分泌紊乱,取内分泌、丘脑、卵巢、脑点;食欲过盛取饥点、渴点、脾、胃;嗜睡则再加丘脑、神门。常用王不留行、白芥子、急性子、绿豆等贴压。将其置于小块正方形胶布上,准确地粘于选用的耳穴表皮,给予适度的按压刺激。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