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祖宠
童祖宠(1703~1798年),驰名中外的“副榜炉”的创制者,福建永定县峰市乡下水村人。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生于上杭县峰市(现为永定县峰市乡)。他幼时天资聪明,才思敏捷,自以为功名唾手可得。雍正十年(1732年),赴省城福州参加乡试落榜,仅被录为副贡,因此灰心仕途,羞见家乡父老,到鼓山涌泉寺出家为僧。在寺中,他常与其他僧人一起,抬着笨重的风炉煲开水,因制炉的黄土中需拌进马粪,方能烧制成功,故使用它煲开水时,臭气难闻。他便用谷皮灰代马粪拱土,以避其臭,同时改进炉型,减轻重量。几经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10年后,祖宠还俗回乡,继续改进风炉制作工艺。初取田中坂土为原料,从款式上加以改进,烧制成瓦青色的耐火、通风的风炉。后又感到颜色不美观,改用山上黄土为原料,采取阴火烧制,炉体呈现鲜亮的桔红色,色泽光洁,颇为夺目雅致,大受欢迎。后来,他又改进造型,制出金鼎炉、四方炉、腰鼓炉、西瓜炉、桶子炉等等,式样美观。各种型号的风炉,均前有炉门,上有炉盖。需炉火旺时,可打开进风炉门,需用文火时,可关上风门;不用火时则加盖,火即熄灭而余炭不化为灰烬,能节约用炭。在宴席上可煮菜、温酒,既方便又清洁。于是峰市风炉,行销各地,供不应求,还由华侨携至泰国、新加坡等地。因此种风炉为这位副贡所创制,所以人称“峰市副榜炉”。嘉庆三年(1798年),祖宠以96岁高龄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