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神马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名为步,又称“马步”,马之灾神。历代均有奉祀,以求免灾。马在历史上为耕战之必备,故中国古代对马的祟奉与祭祀起源很早。《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载,早在周代,官方就规定了祭祀马神的制度。春祭马祖,马祖古人指天驷星,即房星。《孝经说》:“房为龙马”,即古代传说中的瑞马、俊马。故房星为马祖。夏祭先牧,先牧即最早骡化野马之神;秋祭马社,马社是厩中之土示,“阜厩所在,必有神焉。”冬祭马步,马在厩,必存其神,使不为灾,故冬祭马步神。隋制以四时祭马神。隋炀帝大量七年(611年),设坛祭马祖,命有司祭先牧及马步。唐制以四时祭马神,四时之祭,并于大泽。辽代亦有马神祭典,圣宗统和十六年(998年)五月,祭白马神。宋代以马祖等马神祭典为小祀。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帝命筑坛于后湖祭祀马祖、先牧、马社、马步诸神。洪武四年,蜀地明升献良马十匹,帝又命祭祀马祖。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即命在莲花池建马神祠,由官方礼祭。明初养马本是官牧,国家设有太仆寺、行太仆寺、苑马寺和群牧监等机构,专门管理马政,由军队养牧。后则“编民养马”,论户养马,称为“马户”,所养之马瘦或死或末怀上驹,皆受处罚,以致民间的马神祟奉十分盛行,加之官方提倡,马神庙遍布各地。至清代,规定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为马神祭日,“凡营伍及武职,有马差者,蓄养车马者,均于二十三日以羊祭之。”民间马神亦被简化,称为马王、马明王。马王在教不享黑牲肉,祭品只用羊,其像四臂三目,民间有俗语谓“马王爷三只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