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遵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高遵裕(1027—1086),字公绰,蒙城人。

忠武军节度使高琼之孙,高继宣之子。以父荫累迁秦凤安抚副使,熙宁年间,找人绘制“青唐武胜形势”献上朝廷,擢拔为副使。元丰四年(1081年)冬,率领宋军近九万人同西夏军作战,在灵武城被打败,军民死伤甚众。

遵裕年轻时善于谋略,曾任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西夏出兵进攻大顺城,西夏主谅祚中箭逃回,刚好宋英宗去世,朝廷派遵裕去西夏报哀,西夏竟派身着吉庆服装的王盥出面接待,高遵裕高声斥责,王盥只得改换服装。随后,西夏在上宫召开欢迎宴会。会上谈起大顺城一事,王盥搪塞说只不过是一些劫掠的匪徒干的。遵裕问:你们国主亲率大军入侵,负伤而逃,这不是假的吧?西夏人觉得受了侮辱,急忙找能言善辩之人回击,但直到宴会结束,也无人敢再开腔。西夏人恼羞成怒,说:宋朝使者如此蔑视我们下国,我国虽小,但有十几万大军,也可以和你们对抗一阵。高遵裕两眼圆睁,大声说:宋皇有上天庇佑,武力强盛,你们不要太猖獗,以免遭到诛灭。当时,西夏主元谅祚躲在屏风后偷听,急得连连摆手制止西夏官员。事后,宋神宗听说事情的经过,极为嘉许,提升遵裕掌管保安军。遵裕后改任通事舍人,主管西路羌兵,驻扎在古渭砦,因军功担任西上门门使、荣州刺史,掌管通远军。第二年,神宗因赞赏遵裕的识见,命他专门负责洮、岷、叠、岩各州尚未归服的羌人事务。高遵裕对羌人实行宽厚的政策,在参与攻下岷州后,向将士发布命令:凡生俘老人幼童的和砍下头胪的同样论功行赏。由于有了这样一道命令,保全了数万羌人的性命。朝廷获得捷报后,加封高遵裕为岷州刺史。又过一年,羌人包围了河岷二州,断绝交通达几个月之久,宋军有主张撤退的。高遵裕说:胆敢再提撤退的,一律斩首、当时,岷州城内兵员缺少,守军大多很恐慌。高遵裕登上西城楼,仔细观察敌情后,下令从西门出城正面攻击,另精选一支骑兵从南门出城,高声喊杀,从侧面合击。羌兵阵容大乱,仓惶退走。这时,朝廷正以为岷州城地处偏远,难以据守,决定放弃。命令下达之时,敌兵已经撤退了。于是朝廷晋升高遵裕为团练使、龙神卫都指挥使、熙州知州。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神宗命担任庆州知州的高遵裕会同其他各路宋军讨伐西夏,又命他指挥泾源军兵马。刘昌祚先到达灵州城下,高遵裕这次配合不当,以至未能获胜,因而被贬为郢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公元1086年)后,高遵裕恢复右屯卫将军的职务,负责管理中岳庙,不久去世,享年60岁,追赠永州团练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