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琳国师
大觉普济能仁琇国师(1614-1675年),明末清初名僧。江苏省江阴人,俗姓杨。十九岁投宜兴馨山天隐圆修受具

足戒,后嗣其法,传临济宗。曾住浙江武康报恩寺,1658年师奉诏入京,于万善殿举扬大法,受“大觉禅师”封号。未久,留其弟子茆溪行森于北京弘法。翌年,进封“大觉普济禅师”,赐紫衣。顺治十七年(1660年)帝选僧千五百名,以师为本师,授菩萨戒,并加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
师于内廷说法时,撰《客问》一篇,大学士金子俊奉敕作评注,并附序刊行之。晚年在浙江西天目山建“禅源寺”,并常住于此,世称“临济狮子正宗派”,其后禅源、金山、高旻、天宁等诸大丛林,始趋兴盛。康熙十五年,师北游,是年八月初十日于淮安慈云庵趺坐圆寂,享年六十有二。朝廷闻讯,颁诏派大臣主持荼毗,并重修慈云庵,于庵后建“法王塔”。师之全身,则由其弟子奉龛归,塔于西天目,王熙奉敕为作塔铭。
师之法嗣超琦编其年谱二卷,法嗣行岳编有其《语录》十二卷,现行世则为收入《龙藏》之七卷。雍正十三年,下诏改慈云庵(明万历二十年所建)为慈云禅寺,拨淮关银敕建大丛林,并建“国师殿”以为纪念。命国师之裔天晓实彻为慈云禅寺开山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