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壬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卢壬子
卢壬子

个人档案姓名:卢壬子

性别:男

生日:2月25日

星座:双鱼座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语言:中文

地域:大连市

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

其他大连媒体良知---卢壬子

楚贝勒

我不认识卢壬子,甚至不知他供职于哪家媒体,但在大连PX“事件”中,我看到了这个名字,被许多人称为城市英雄,我笑笑,英雄可能有点大了,但一点是许多媒体人做不到了,那就媒体良知。

这个世界说真话的很多,但敢说真话的人还真不多了,这句话那理解吗?今天的媒体在强大的官僚体系中早已经炼就了真话假说,每天我们看着城市的报纸,不疼不庠的东西太多,就象卢壬子说的,“你们采了报不了”,呵呵,多牛比的话啊。你知道今天的媒体是谁家开的吗?我前一段时间看吴思先生写的《隐蔽的秩序》,看到那篇《老百姓是个冤大头》时不禁笑了,自己还写了一篇文章进行回应,在强大的官僚体系中,我们的媒体已经成了某一类人的代言人,大量的真实信息早被过滤的一干二净,并被美其名曰“和谐”,我在分析明末江山失守时曾说过: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某种力量大到可以影响整个社会根基时,可能一个小小的稻草就会压垮一座大厦。

与卢壬子一样的媒体人每天战斗在这个城市的每个地方,但能将那些不能见光的事件说出来写出来的,不多,因为人人知道背后的潜规则,也许卢壬子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但他站出来,能说出自己所知。这便是一种良知与勇气。更多的媒体人或许也想做到这一点,但在潜规则的环境下,他们做不到,没有人怪他们,这是一种残酷的现实。2004年我在天涯某时政版做版主,期间因为某些事件,天涯四版被主管部门关闭整改,整顿后再开张时这些版块挂上了社区编辑作为版主,再之后提出时政版版主实名制,我拒绝了这一要求,我不想与某种力量打交道,我更怕哪天自己陷入某种事件中无法抽身,影响到自己的现实生活,因此我退却了。当不断出现跨省的信息后,连最起码的文章我都懒的再写,因为我的生活完全与此无关,老婆更是坚决反对我写这一类文章,呵呵,良知这东西,有时就会不断被一种无形的狗吃掉,哪怕在我们内心他曾不断的进行挣扎。

今天的我们已经习惯于和谐社会下的种种幸福生活,也麻木于种种脑残与弱智才能做出的决策,每个城市都在幸福而歌台舞榭的环境下呼吸着,哪管下水道里还有那么多微弱的声音,唯一让人感到一点清爽的是,在这个最和谐的城市中,还有一点点叫做良知的声音,在城市的上空发出,以至于我们还能看到一点点希望,对于媒体良知的希望。

不再多说,顶吧,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大连,还能听到一种久违的声音。

首发《天涯城市--大连》20090814

他是第一个到四川灾区志愿服务的大连媒体人。

每个人至少都有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而对于大连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卢壬子来说,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就是2008年5月15日 5月27日在四川地震灾区度过的12天。在那短短的12天里,作为抗震救灾志愿者的卢壬子看到了人世间太多的生死离别,同时也见证了更多的真情和感动。“眼看要过去一年了,但在地震灾区的一幕幕就像在眼前,不知道那里现在怎么样了?”卢壬子感叹地说,他人是回来了,但心却留在了灾区。

1赶赴映秀途中

亲睹生命消失“汶川地震后,我请了年假,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赶赴灾区,我不能确认自己是第一个到达灾区的大连志愿者,但至少是第一批。”卢壬子记忆犹新,2008年5月15日7时,他乘飞机赶赴灾区,当日中午12时许,到达成都。

“出发之前,我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就到灾区的废墟里救人。但下了飞机之后,我便有些茫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救援。”卢壬子最终决定到都江堰。“我们乘车赶往都江堰,一路上的情景超出了我之前的想象: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和避难的帐篷,有的废墟里,还能看到遇难者的尸体……但让我震惊的是,我没有听到太多哭声,向外疏散的受灾群众大多数只是静默着,坚强又坚韧。”卢壬子说,倒是坐在车里的很多志愿者哭了,他们趴在车窗上,双手贴着玻璃,流着眼泪。

“我们赶到时,现场很忙乱,到处都是救援的专业人员,我们根本帮不上手。而且,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志愿者太多,如果没有组织,很难形成有效的援助,于是,我们决定先返回成都。”第二天,卢壬子和一批志愿者被安排到机场搬运救灾物资,干了一整天后,5月17日,他与另外7名志愿者驾乘两辆汽车直接赶赴汶川。“一路上,道路两侧山坡上经常有石头滚落,很多志愿者的车辆被损坏,但几乎没人顾得上为爱车惋惜,他们都站在路旁挥手拦车,急着赶往灾区。那种场面,让人看一眼就能热血沸腾。”好不容易,卢壬子等人到达了汶川县虹口镇,本来他们打算在那里宿营,但听说当地一个养熊场里的熊在地震中都跑了,有可能袭击人,于是大家便决定继续前行,目的地是映秀镇。

“途中,我们遇到几名从映秀镇逃出来的村民,他们都骑着摩托车。听说我们要去那里,他们也都决定返回家乡,看看家里的房子和财物。由于路况不好,我们搭乘了他们的摩托车,两名村民驾乘的摩托车走在最前面。突然,那辆摩托车车轮轧上了一块石头,车子飞了起来,驾驶摩托车的男子飞下了路旁的山崖。那是我第一次那么真切地感受一条生命的消失,而整个过程仅仅有十几秒。”2

一年

状态

刻纪念光碟

邮寄给其他志愿者

“如果你不是一个冷漠、麻木的人,在灾区,你每天都会被许多事情和人感动着。我曾在灾区结识了一名18岁的新兵,他是辽阳的小老乡,在我要离开灾区时,他跑过来塞给我一张不规则的纸壳片,上面用圆珠笔写着一封简短的家书: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现在在汶川抗震救灾,不要为我担心,请为你的儿子自豪吧。纸壳下方留着其父亲的手机号码和其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我手机没有信号,你要是顺路,就把“纸条”捎给他们;或者你出去后,帮我给他们打个电话,如果是我爸接的,你可以把这里的情况如实告诉他,跟他说,我或许回不去了,但我不后悔;如果是我妈接的,你就说我在这里很好,很安全,别让她担心。’小老乡认真地对我说,年轻的脸上不再是稚嫩。”卢壬子告诉记者,后来他打过几次电话,得知那名小老乡一切都好,就放心了。而且,他听说小老乡的父母很为儿子骄傲,因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夜之间竟长大了。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经常给在灾区认识的朋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家乡的情况。我认识一个四川志愿者,当时,他家的房子也震裂了,他父亲还患有癌症,可他仍然请假去做志愿者,花了不少钱。但当他返回单位时,却被辞退了。我后来经常与他联系,宽慰他,尽力帮他联系工作,他的事一直让我很揪心。”卢壬子动情地说。

从灾区回来之后,卢壬子不仅持续关注那里的一切消息,与当地人保持联系,而且还把拍摄到志愿者们抗震救灾的情景刻录成光碟,邮寄给他们。“目前,我一共刻录了16张光碟,都邮寄给志愿者了,特别是四川当地的志愿者,给他们留一份人生纪念。过几天,我们几名曾经去过灾区的大连志愿者还打算再为灾区出一点力。”卢壬子不愿透露具体将做些什么,但他说大多数志愿者对灾区都有一份情结,割舍不开。(下转16版)

卢壬子的心声

“我一直在关心灾区那些孤儿是否安置妥当了?灾区的学生是否已正常复课?人们的心理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因为通常情况下,当忙碌和激情退去之后,心理问题才会真正出现。另外,我还关心我在灾区去过每一个地方和遇到的每一人,希望他们都能好起来。”卢壬子说,最近,他的妻子已赶赴地震灾区,重走他当时走过的路,帮助他及身边的许多人了却一份牵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