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戒
又名佛性戒,或佛乘戒,就是成佛的戒,也就是梵网经所说的大乘戒。
戒,梵文Sila的意译,音译为尸罗,意为惯行,转为行为、习惯。虽然“戒通善恶”,但在一般的情况下,多从善的意义对“戒”进行解释,所以在有场合也译道德、性善、虔敬等。《大智度论》卷十三记载:“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罗。”
佛教根据情况不同分为居士五戒、六种戒、八关斋戒(八戒)、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比丘、比丘尼的戒律称为具足戒),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等等。五戒:是指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此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的。
六种戒:指菩萨所受持之六种戒律。(一)回向戒,谓回向一切众生,同成佛果。(二) 广博戒,谓广摄一切所学诸戒。(三)无罪欢喜处戒,谓远离五欲,而于诸戒无所毁犯,得欢喜之乐。(四)恒常戒,谓虽尽形寿,亦不舍弃所学诸戒。(五)坚固戒,谓不为一切利养恭敬、烦恼、随烦恼等所惑动而毁坏持戒。(六)尸罗庄严具相应戒,谓具足一切戒之庄严。
八戒:是指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十诫:即(一)不杀戒,(二)不盗戒,(三)不淫戒,(四)不妄语,(五)不酤酒,(六)不说过戒,(七)不自赞毁他戒,(八)不悭戒,(九)不嗔戒,(十)不谤三宝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