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赵唯
赵唯

赵唯,本名学曾,又名野时,1907年生,云阳县黄龙乡(现江口镇)人。老地下党,中国共产党川东游击纵的创建人,司令员。小说《红岩》双枪老太婆的原型之一。

1931年在上海加入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0月创建云阳县第一个中共组织——农坝支部委员会。1935年1月19日与谭林、陶訚一道领导指挥云阳县工农武装起义。1940年4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经营救出狱。1947年冬与彭咏梧等组建中国共产党川东游击纵队,任司令员。1950年1月任云阳县人民政府县长。1954年8月任四川省万县专区行政公署副专员。l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下放农场劳动,后任万县地区农科所副所长。1970年被捕入狱,1976年被判刑劳改。1982年获平反昭雪,同年离休寓居郫县,后移住万县。1985年捐资4000元倡办云阳县一·一九职业高级中学。1992年8月30日在寓所病逝,享年85岁。其与夫人王忠孝骨灰遵遗愿归葬在原一·一九职中校门外侧石壁内,2007年岁末,因三峡工程故由老城迁葬于于云阳新县城附近风景如画的玉龙陵园。

网上摘录的回忆录

------------------------------------------------------------

赵唯是一位为云阳的解放事业作出过极大贡献的真正的共产党员,可他的一生却是坎坷的,令人尊敬、令人同情、令人不平。

是赵唯使云阳有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解放前在云阳坚持地下斗争的所有共产党领导人中,只有赵唯资格最老、坚持斗争时间最长、所处斗争环境最恶劣。可以这样说:从1932年7月到1949年12月的云阳革命斗争史,也就是赵唯提着脑袋与国 民 党 玩儿的艰难困苦史。

1935年1用19日,赵唯与后期到云阳的共产党领导人谭林(谭佑铭)一起发动“119工农武装起义”失败后,他冒着国民党疯狂报复,悬赏200银元高价通缉的危险,仍坚持在云阳斗争。1940年春他被国 民 党 万县专署逮捕,关押在万县监狱。国 民 党 云阳党部书记长杨秩东强迫赵唯出具“反共自新”声明,否则格杀勿论。赵唯掷地有声地回答:“头可断志不可屈,我决不反共自新,任随你杨秩东把我怎么办!”,后被党组织和统战朋友营救出狱。党组织在云阳宣布了对赵唯在敌人监狱的审查情况,并号召党员学习赵唯对敌毫不妥协,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保持革命气节的高贵品质。

1947年11月,中共川东临委派遣彭咏悟带领江竹筠(江姐)在云阳农坝乡鹿塘坪与赵唯见面,随即开会决定(史称“鹿塘坪会议”),正式成立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后改名为中共川东游击纵队)。赵唯任纵队司令员,彭咏悟任政委,下辖三个支队:巴北支队、奉大巫支队、七南支队,赵唯亲兼巴北支队司令。川东游击纵队在赵唯的带领下,首战鹿子坪、智取河堰口、夜袭鱼泉场、攻打南溪镇、奔袭开县温泉盐场、捣毁巫溪西宁乡公所、小谷坪转移、路阳山突围、人和寨脱险……大小战斗数十次,搅乱了蒋家王朝“小厨房”的政治秩序,策应了解放战争的正面战场,永远载入云阳人民武装斗争的光辉史册。赵唯的名字使敌人丧胆,是云阳民间传颂的英雄。

1949年秋,解放军进军大西南,云阳党组织负责人邹予明专程到龙洞乡同赵唯商量对敌策反、迎接解放事宜。因当时云阳集政权、军权于一身的伪县长湛廷举(后为云阳政协委员)早年受赵唯等人影响,曾同情和支持过赵唯等人的一些革命活动。邹持赵唯的一封亲笔信,利用赵唯的名气和威望,策动了湛廷举起义,使云阳没费一枪一弹而获得和平解放。

1950年赵唯担任云阳县县长、剿匪指挥部指挥长,为安定云阳当时的社会及生产秩序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后调任万县专署任副专员。听父辈们讲,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整个西南地区各级党政机关内事实上都存在着“山头”:一是“南下派”(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派,俗称“南下干部”),二是“地方派”(本地 “地下党”干部),“南下派”是掌权派(西南服务团云阳中队就有60多人,云阳“文革”前的各任县委书记均由“南下干部”担任),两派间感情不一样,“地方派”地方工作熟悉,工作中两派时有意见分歧。作为“地方派”代表人物赵唯终于1957年“反右”时被错划为“右派”,从此失去了政治生命。“文革”中更是备受折磨,因江青的一句“下川东地下党叛徒多”,使“下川东地下党”成为“叛徒”的代名词。1970年,赵唯因此受冤被捕入狱,直到1982年中央平反冤假错案才出狱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其名誉,恢复了政治地位和行政级别。

赵唯在解放后受了那么多委屈,但仍对党忠心耿耿,仍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1985年,他将因坐牢补发的四千多元工资捐出,倡办了云阳县一、一九职业高级中学,使云阳的职业教育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受到省、地两级的高度重视。

1992年8月20日,赵唯在万县逝世,享年85岁。根据赵唯生前的意愿,云阳县委、县府决定并将赵唯的骨灰安葬在一、一九职中校门口,以示云阳后世儿女永远的怀念。

------------------------------------------------------------

监狱里的老革命

1970年,由于那位永远健康的副统帅闹出个惊天动地的“九.一三”事件,当时形势十分紧张,全国的看守所内都进行了非常管理,措施之一便是停止每天的放风。除了极少数参加劳动的人犯外,其他人都整日被闷在幽暗的牢房里,没机会呼吸新鲜空气也无法活动筋骨。

在万县市看守所,上面一发出停止放风的命令,当即便雷厉风行地实施了。但在非常时期过后,上面却忘了再发明令恢复。加上管理人员觉得,不放风还少了一项麻烦的日常工作。因此在万县市看守所,这停止放风的措施便一直执行了近两年之久。

当时,我们天天都能从风门洞里看到一位身材瘦小腰背微佝的老年人犯,在那非常时期却享受着每天放风的特殊待遇。

每天上午,他都会被看守按时放出4仓来。老人一出来便沿着天井的边缘似竞走运动员般迈步急走,不东张西望也不减速。他连续走上将近1个小时,直到浑身大汗后,才坐在石阶上休息一会儿。然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走那么长时间,这短发雪白的老人就主动报告进仓。

望着这瘦弱的老人天天不声不响地在天井里急走的样子,我不由自主地总会想到文革前那风靡全国的《红岩》老革命华子良。只不过他没有华子良装出来的疯痴神态而显得平静坚毅。

有老犯告诉我,那是个老地下党,川东游击纵队司令员赵唯。他每天走的步数,便是从看守所走回家中的距离。赵唯在想象中回到家中与老妻坐一会儿,又走回看守所。单边8公里,一步不多一步不少。他被农科所多次押回去批斗时计量好了的。

赵唯当年在下川东真称得上赫赫有名。他是万县专区云阳县人,出生于一个大地主家庭。他在上海读大学时,于1931年加入了共青团,开始了地下工作的生涯。第二年,赵唯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被组织上派回云阳,建立了云阳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将共产主义的火种带进了大巴山。第二年他父亲死后,赵唯继承了全部财产。地下党的力量壮大起来后,赵唯于1935年1月19日,在自家的打谷场上召开了一个群众大会,将赵家祖辈积累下来的田地财物全分给了农民。然后组织了著名的云阳武装暴动,拉起队伍成立了游击队,任司令员,攻占过云阳县城。后来,这支游击队便一直活跃在大巴山和七曜山区,与国民党进行了长期轰轰烈烈艰苦卓绝的战斗。

本地年老的人都知道,当时的政府多次悬赏上千银元买“匪首双枪赵唯”的首级。

那部轰动一时的小说《红岩》中的许多英烈,均是川东游击纵队赵司令的战友和下级。如全国闻名的英烈彭咏梧(彭松涛),就是这支游击纵队的政委。在大巴山下牺牲后,他的头颅被敌人砍下,悬挂在奉节县竹园坪寨楼上示众,他的墓如今还在奉节县城供人凭吊。江竹筠(江姐)当时是中共地下党下川东联络员,公开身份是万县地方法院的职员。她于1948年6月在万县被捕后,即解送重庆,演译出渣滓洞内的那些动人的故事。

赵唯一直领导着游击队转战在大巴山和七曜山区。1949年12月,云阳解放后,赵唯被任命为云阳县长。1954年出任万县专区副专员。

后来,当赵唯调到我所在的16仓后,我问过他《红岩》这部小说为什么将发生在川东的史实移到了川北,彭咏梧(彭松涛)的司令员也变成了位老太婆?赵唯告诉我,作者是川东地下党的同志,自然清楚这段史实,在创作过程中也来找他搜集过材料。但当时他已在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开除了党籍贬在农科所作一个不管事的副所长。在当时那种政治气候下,为了避免“替右派分子歌功颂德”,才作了些技术处理。赵唯说:小说嘛,可以那么写,但作为党史,川东地下党的历史是不可抹煞的。

文革中,中央文革小组顾问江青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信口雌黄,说川东地下党叛徒太多。在这次会议精神的影响下,到处都抓 “三老会”(老红军、老干部、老地下党。)许多老革命们便失去了自由。

我们仓里有一个诈骗犯就嘲弄过赵唯:你家是云阳县的大地主,你又是那么早的大学生,假若你规规矩矩地读书留学,作个专家教授,一辈子自由自在该过得多舒坦?你却不会享福自找苦吃,先共了自已家的产,然后提着脑袋干了几十年革命,结果却把自己革到共产党的监狱里来了。

赵唯正色回答:我参加革命不是为了个人过好日子,是为了大多数劳苦群众翻身得解放;虽然我现在被关进来了,这只不过是错误路线的影响,我们党历来就是在不断地和错误路线的斗争中前进的……

出于这种信念,他一有机会便叮嘱看守所里的“三老会”们:为了出去以后有精力继续为党工作,我们在这里更要保持信念加强锻炼。

赵唯1968年被抓进看守所。考虑到他的年龄和影响,所以上头曾主动给与他优待:住单间、吃大米外加油酥豆办,还有单独放风和一份《人民日报》。但赵唯在看守所内自律很严,对优待只接受了单独放风和《人民日报》,他同其他人犯们一样,挤在又脏又臭的大仓里。由于在山上打游击时长期饱一饨饿一饨,赵唯的肠胃一直不好,每天早上那2两大米他是全吃了,但中午和晚上那两罐包谷,他就只能将上面的稀羹喝掉,而将下面的大半硬包谷米给与那位照顾他日常生活的人吃。大家都劝他接受优待,吃3饨大米就别吃包谷了。可赵唯却固执地不答应,他说:既然现在成了囚犯,便不能在吃的问题上搞特殊化,更不能去住单间脱离群众。

赵唯毕竟经历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他的精神状态一直很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常对我们讲一些他自己的革命经历。

赵唯是在上海读大学时参加的中国共产党,他的入党介绍人叫林祖涵。林祖涵就是林伯渠。他是早年的同盟会员,1921年1月在上海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林伯渠在长征时便是著名的五老之一,到延安后作过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建国时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赵唯加入了中共地下党后,就在林伯渠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后来组织上又要求赵唯辍学,将全部精力投入地下工作。赵唯二话没讲,便照组织的安排退了学,向家里要了一笔钱,在上海开了一家川菜馆,作地下党的联络站。

赵唯整天西服革履厮混于上海滩,结织了许多在现代史上有名的人物。当他讲到这段经历时不由沉重地叹了口气,说了几句题外话:那时候,凡在社会上有点地位的人进馆子吃东西,结帐时该付80块的必给100块,多付钱才显得有面子;现在少数有地位的人进馆子,都要少付钱甚至不付钱,才显得有面子......不过短短几十年,人的价值观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64岁的赵唯在万县市看守所内被拘押了6年多后,于1976年4月6日被判刑20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赵唯的冤案得到了彻底纠正。恢复了党籍,享受离休待遇,长期居住成都。

1993年,赵唯以85岁高龄因病逝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