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缺口理论
[1]吸收外资,既是全球化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改革中动力不足的现实选择。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双缺口理论”认为,为维持经济的一定增长速度,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必须保持平衡,而吸收外资可以同时填补这两个缺口。这一理论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利用外资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做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客观地说,从改革开放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我国吸收外资的主要目的就是弥补外汇和资本短缺的缺口。因此,这一时期我国的外资战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致力于扩大吸收外资的规模,二是鼓励出口导向型外商投资企业。1988年,国务院提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扩大出口创汇成为这一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1980-1990的十年间,我国贸易逆差356亿美元。那时,我们需要外汇、技术和增加就业,体现在外资政策方面就是千方百计鼓励出口导向型外商投资企业。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出现了外资持续大规模流入、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及国内银行巨额存差并存的现象。至此,应该说,中国利用外资已经实现了最初的既定目标。按照双缺口理论,我国一般性的资金缺口问题和外汇短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中国利用外资已进入“非资金和外汇缺口型”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