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经济圈
简介珠三角经济区最早由广东省政府在1994年确立,其发展主要得益于邻近香港,香港一直是珠三角经济区的主要投资来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05年,珠三角都市经济圈9个地级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8116.74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大陆经济总量的9.2%,是仅次于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京津冀都市经济圈的中国大陆第三大经济总量的都市经济圈。
珠三角的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同城化珠三角九个城市在设计组团的时候是三个组团:广佛肇,深莞惠,江中珠。
省社科院已初步形成“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发展六大关注问题,具体为:
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一是“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功能定位及相互关系问题;二是大珠江三角洲发展与促进港澳繁荣稳定问题;三是粤港澳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四是粤港澳产业合作与协调发展问题;五是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协调问题;六是大珠江三角洲发展与广东行政区划的协调问题。
广佛肇都市经济圈广州与佛山分别是广东省的第一大、第三大城市。两市文化同根同源,自古一家。广佛同城,有利于广州市的服务业与佛山的制造业进行优势互补,有利于两市实现双赢。广佛同城不仅是两个城市的合作互补,更多的是一种带动作用,是珠三角一体化的示范。在广佛同城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是珠三角所有城市一体化都将面临的典型问题。
将来也将吸纳肇庆组成广佛肇都市圈,2009年3月,在珠三角(肇庆)现场会上,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广佛肇经济圈”的概念,以广佛同城带动肇庆,打造“广佛肇经济圈”。2009年6月,广佛肇三市正式签署了《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并及时协商确定了2009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项目。
在三个经济圈中,“广佛肇”经济总量最大,产业互补性最突出,优势也最明显,完全可以争取成为一体化样本。
深莞惠都市经济圈与广佛相似,同属传统的惠阳地区的深圳、东莞和惠州,也在同城化做出尝试。
实际上珠江东岸并不只是深莞惠三城,而是港、深、莞、惠四城,东岸一体化也将香港这个区域内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纳入进来。东岸一体化应该建立一种和香港良好沟通协作的机制,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构建起一个以深港国际都会为核心、覆盖莞惠的超级都市圈。
深莞惠三个城市加在一起,无论是改革开放的程度、经济发展的实力、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是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等等,都排在珠三角前列。
江中珠都市经济圈就是把中山、珠海、江门等整合起来。跟其它两圈相比,“珠中江”尽管劣势明显,但优势也很突出:交通优势——已建和规划中的通道就有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沿海铁路、广珠及广佛珠城际轨道交通、广珠西线高速等;地域优势——临近港澳、资源丰富、腹地广阔,且与港澳、粤西、大西南形成明显的梯度落差;产业优势——港口物流、生产服务、航空产业、健康产业等方面均具有较好基础。
三大经济圈的实力以2008年为例,“广佛肇”GDP13220亿元,占全省的37.16%;“深莞惠”12797亿元,紧跟其后;“珠中江”3628亿元,实力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