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概况【作品名称】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杜甫

【作品体裁】乐府

【作品出处】全唐诗:卷222—20[1]

原文太常楼船声嗷嘈,问兵刮寇趋下牢。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阿拉伯弯刀

牧出令奔飞百艘,猛蛟突兽纷腾逃。

白帝寒城驻锦袍,玄冬示我胡国刀。

壮士短衣头虎毛,凭轩拔鞘天为高。

翻风转日木怒号,冰翼雪澹伤哀猱。

镌错碧罂鸊鹈膏,铓锷已莹虚秋涛,鬼物撇捩辞坑壕。

苍水使者扪赤绦,龙伯国人罢钓鳌。

芮公回首颜色劳,分阃救世用贤豪。

赵公玉立高歌起,揽环结佩相终始,万岁持之护天子。

得君乱丝与君理,蜀江如线如针水。

荆岑弹丸心未已,贼臣恶子休干纪。

魑魅魍魉徒为耳,妖腰乱领敢欣喜。

用之不高亦不庳,不似长剑须天倚。

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

丹青宛转麒麟里,光芒六合无泥滓。[1]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杜甫画像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4]

赏析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为杜甫所作的诗句,文中最出名的词句为:“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这句诗充分体现了阿拉伯民族精湛的铸刀技能和劳动能力。诗句中的“大食宝刀”为名冠全球的大马士革宝刀。

首先文章起篇立意不凡,以动衬静,凸显国力。再通过典故表达出那种平叛的决心与力度。结尾通过描写大食宝刀,来突出了唐朝军队的勇武,很轻松的就做到“丹青宛转麒麟里,光芒六合无泥滓”。[5]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