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的四种理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弗雷德•西伯特(Fred S. Siebert)、西奥多•彼得森(Theodore Peterson)和韦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56年出版《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

主要观点Ⅰ、集权主义理论: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代表:马基尔维利《君主论》,“国家安全高于一切,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严格制约自由讨论和信息的传播。”

Ⅱ、自由主义理论:这一报刊理论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年代,本质上体现着自有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代表:弥尔顿(Milton)《论出版自由》(Areopagitica),观点的自由市场:不管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应该让他在报刊上出现,自由讨论,有可能在讨论中在一定时代中错误有可能压倒真理,但真理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取力量,最终达到谬误而重现真理的光彩。约翰•米尔《论自由》,反对多数人的暴力:多数人有可能压制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压制少数人不同观点也是一种暴力。 自由论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三点:①个人权益高于一切,所为国家归根到底应用来保护个人权益。②之所以允许人们有言论自由,是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③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能发展。 自由论自然坚决反对对新闻活动实施的任何形式的限制,倡导让新闻媒介随意报道任何事实,不受任何干预,畅所欲言,自由行事,为社会新闻受众提供尽可能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判断余地,从而使他们能够得出尽可能真切的结论。

Ⅲ、社会责任理论:1947年报告《自由与负责的报刊》(A Free and Responsible Press)T.B.佩特森,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

Ⅳ、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在书中所论述的苏共理论,为集权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理论的集合体,由于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因此书中对此部分颇有偏见,一般为后人所遗弃。

新闻理论补充Ⅴ、民主(受众)参与理论

70年代后社会信息化发展、媒介垄断程度达到新高度,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提高而现实中缺乏可利用的传播资源→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出现,要求大众传媒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 核心价值: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主要观点:a.任何民众个人和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权;b.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非媒介组织、广告主、宣传家存在;c.社会各界都应有自己的媒介;d.小规模的、双向互动性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评价:反映了一般民众因社会责任论没有改变现状而对其产生的失望心理,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众参与理论属于体制外的规范理论。 Ⅵ、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新闻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新闻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项社会职能,应持真实性、高品位、高质量的原则; 新闻传播事业有重要经济功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务于国民经济。

参考书目《回归与超越--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张小元 四川人民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