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青
“妈,我没事了,别为我担心。”21岁的李艳青用手机与住在隔壁病房的母亲牟桂芹发出了她做完换肾手术后的第一声呼唤。“闺女,只要你没事就好……”电话那头传来了母亲哽咽的声音。 家住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大方子地村的李艳青原来是一个活泼健康的女孩。2003年,18岁的李艳青突然浑身浮肿,排尿困难,吃了很多药都不管用。无奈,当年9月,父母带她到北京看病。经诊断,李艳青患的是尿毒症。大医院昂贵的医疗费用使李艳青家承担不起,家里人决定让她回通辽市医院接受治疗。
李艳青的病情越来越重,一个月需要做6至7次透析,做一次就需要近300元。她的病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给她看病,父母将家里能卖的东西全卖了。
“要想给孩子第二次生命,必须做肾移植手术。”通辽市泌尿外科主任万有贵心情沉重地对李德山、牟桂芹夫妻俩说。从2005年春季开始,李艳青就等待肾源。一年过去了,肾源还没有找到,李艳青的双肾萎缩日趋严重,死神一步步在逼近她。“不能再等了!”万有贵主任找到李德山夫妻俩,让他们商量在亲属之间是否可以为李艳青捐肾。今年3月,经过配型,李德山夫妻俩都适合为女儿捐肾。
“用我的吧!以后家里的活还得靠你。”47岁的牟桂芹轻声地对丈夫说。李德山望着瘦弱的妻子低头无语,妻子身体不好,患气管炎已20多年,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日子还得过,他只得选择同意。
换肾手术定在了2006年4月2日。
为确保手术成功,通辽市医院院长张艳芬召集相关科室负责人开会,对手术过程进行详细布置。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通辽市医院还邀请了北京友谊医院肾移植科唐主任同万有贵主任共同担当此次手术的主刀医生。
4月2日上午9时,母亲牟桂芹和女儿李艳青分别被推入市医院12楼手术室。这是通辽市第一例活体肾移植术。上午11时20分左右,牟桂芹的左肾顺利植入女儿的体内,11时50分,手术结束。
4月19日,笔者见到万有贵主任,他说:“目前,为李艳青移植的肾脏功能很好,已正常发挥作用,且没有出现不可逆性的排斥反应。母亲牟桂芹恢复得也挺快,李艳青半个月后就可以出院。”
牟桂芹捐肾救女的行为令医务人员非常感动,此次手术费用约10万元,经通辽市医院党委研究,决定为李艳青减免费用近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