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烈
1 9 9 7 年1

2 月2 日,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的夫
人叶兆烈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6
6 岁。
驻美使馆的同志们难以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仅
仅在一个月前,叶兆烈还笑容可掬地出席了江泽民主席
对美国事访问的多场重要活动。虽然一段时间以来,大
家知道叶兆烈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但没有想到她的病情
如此严重。事后人们才知道叶兆烈是忍着巨大的病痛,
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把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和
对祖国外交事业的无限热爱,全部倾注到了外交工作和
外事活动中去的。
尽心尽职的大使夫人
叶兆烈在1 9 9 6 年因病住过一次院,发现胸积水
,动了手术。手术后不过4 天,她就躺不住了,一直在
病床上念叨住院前已开始筹备的第一妇女俱乐部的一项
活动。华盛顿社交界的这个俱乐部由内阁部长、议员和
各国驻美高级外交官的夫人们组成。叶兆烈希望通过茶
会向这些夫人们介绍中国的文化,增加各界对中国的了
解。出院后,她顾不得休息,就忙着张罗开了。举行活
动那天,来了1 5 0 余位客人。叶兆烈满面春风地穿梭
在客人中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她刚大病初“愈”。
叶兆烈平时衣着朴素,但她一直对馆内的女同志言
传身教:在外事活动中,我们的形象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我们一定要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外交场合。为此,她在
穿着、仪表和谈吐方面都极用心,决不马虎。每次外事
活动,她都照几张照片。有人以为她是为了留念,其实
是她的“档案照”,下次再见同样的客人,她就事先参
考“档案照”,避免穿重样的服装。
为了帮助李大使开展工作,叶兆烈始终刻苦自学英
文,虽不能说水平很高,但很管用。这大大增强了她开
展“夫人外交”的活动能力。美国政界众多名流的夫人
,如副总统夫人、国防部长夫人、当时的国务卿夫人、
许多参众议员夫人、州长市长夫人都是叶兆烈的朋友。
每年春节,叶兆烈都举行春宴,邀请各界名流的夫人们
参加。有一次,她和李大使到田纳西州访问,戈尔副总
统的母亲、老戈尔参议员的夫人在家亲自备餐设宴,招
待叶兆烈。这位著名女政治家很少以这种最高礼遇招待
客人。通过增进夫人们之间的友情,叶兆烈帮助李大使
加深了同政界要人们的关系,出色地履行了大使夫人的
职责。
作为大使夫人,叶兆烈的另一点可贵之处是从不喧
宾夺主,甘心以当好夫人和照顾好后院———为李大使
的工作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为己任,始终坚持默默
无闻的奉献。
1 9 9 7 年春天,叶兆烈的病又犯了,体力开始下
降,一累胸口就痛,可她就是不向李大使讲。她对身边
的同志说,今年国家有香港回归、十五大召开和江主席
访美三件大事,够大使忙的了,不要让他分心。3 月,
她随李大使一起回国,陪同美国副总统戈尔和众议院议
长金里奇两个代表团在国内访问。她分别随这两个团南
下北上,有时一天内就要在京沪两地间飞个来回,爬长
城她也不落伍。她忍着病痛,圆满地完成了接待任务。
之后,叶兆烈的病情日益严重,经过全面检查,被确诊
为胸膜恶性间皮瘤。此症是中外尚无法治愈的绝症。
向病魔挑战
9 月中旬,叶兆烈的体力继续下降。香港特别行政
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夫妇访问华盛顿,叶兆烈坚持和大使
一起到机场迎送。使馆其他领导同志劝她不要去了,可
她说,董特首夫妇不远万里而来,我怎么能不和大使一
起到机场迎宾呢?访问期间,李大使夫妇为董特首夫妇
举行欢迎招待会,叶兆烈坚持要履行女主人的职责。大
使拗不过她,便想了个新招,在使馆大厅里安置了两张
圆桌,让董特首夫妇和重要客人坐着用餐。这样,叶兆
烈就不必按常规站在大门口招呼来宾了,因为那时她已
根本无力站立半个小时以上了。董夫人见她一讲话就咳
,身体那么虚弱,还出来陪他们,非常感动。事后亲自
将一盆叶兆烈喜欢的幽兰送到大使馆邸,表示慰问。
1 0 月,叶兆烈的身体状况更差了,她仍坚持出席
国庆招待会,并且陪同从费城赶来的顾毓夫妇用餐。
国庆节一过,迎接江泽民主席访美的准备工作进入了倒
计时,叶兆烈也加紧了她的特殊准备工作———养精蓄
锐,增强体力,保障出席重要活动的精力。这时候的叶
兆烈身体很弱,常咳嗽,而且一咳就加剧胸部的疼痛。
她平时讨厌吃药,这时却“喜欢”上吃药打针了,希望
这些药能有助于恢复体力。
白天,一日三餐对她来说也是挑战。没有食欲,咽
不下食物,但每到开饭时间,她都坐到桌边,使劲吃饭
,力求增强体质。厨师对她说:“老叶,您什么时候想
吃东西就说话,我们随时给您做。”叶兆烈回答说:“
使馆连家属有二百来号人,也是个不小的机关了,大家
都要求特别照顾就没法办。我不能带这个头。”病魔的
折磨,使叶兆烈预感自己来日无多。她多么希望李大使
能在她身边多呆一会儿。但一想到李大使重任在肩,正
在为1 2 年来我国家元首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作最后
的准备工作,叶兆烈又咬咬牙一个人默默地挺了下来。
她那时常对身边的同志说:“江主席访美不仅是中国外
交的大事,也是国际上的一件大事。李大使在整个任期
中一直在为这件事努力。现在访问马上就要进行了,大
使要集中精力,为访问成功作出最大努力,我们无论如
何不要让他分心。”这正是叶兆烈同志在生命的最后日
子里,在癌症全身扩散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工作甚至“
超常发挥”的精神支柱。
不辱使命勇拼搏
1 9 9 7 年1 0 月2 6 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国家主
席江泽民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开始了。代表团抵美的第一
站是夏威夷。叶兆烈作为江主席代表团的陪同人员,坚
持要按外交活动惯例同大使一起前往檀香山迎接。使馆
领导知道她这时的体质难以承受长途飞行,几经劝说,
才把她留了下来。
这时候,谁都不知道,她的癌症已经严重扩散,她
的生命只剩下不多的时间了。
2 7 日,在她本人坚持要求下,她同使馆部分同志
乘车3 个小时赶到了距华盛顿2 0 0 公里的历史名城威
廉斯堡,等候迎接将于晚间飞抵这里的中国国家主席访
美代表团。入夜,空旷临海的空军基地突然刮起了大风
,气温骤降。站在停机坪上的记者们虽都穿着风衣或羽
绒服,仍然缩起了脖子。叶兆烈顶着寒风,站在中外迎
宾人员队伍的前面。当把代表团接到旅馆后,已是午夜
时刻。叶兆烈顾不得休息,又热情招呼大家吃夜餐,一
直忙到深夜一二点。代表团的同志尤其是江主席夫人王
冶坪同志对叶兆烈非常关心,她并不知道叶兆烈同志已
身患绝症,但看到她面色不好,体态虚弱,所以劝她保
重身体,多注意休息,有些活动就不要参加了。但叶兆
烈怀着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坚持按原订计划,参加几
场重要活动。
第二天,她陪同江主席和夫人王冶坪同志及代表团
其他成员一起乘专机抵达华盛顿的安德鲁斯机场,参加
了在机场举行的欢迎仪式。
1 0 月2 9 日是这次访问最重要的一天。叶兆烈参
加了在白宫南草坪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仪式开始前,
负责照顾她的同志备了只凳子让她在体力不支时坐一坐
。但在仪式进行的近一个小时里,叶兆烈一直庄重自豪
、面带微笑地和中方代表团的其他成员站在一起。这是
一个完整而没有缺憾的阵容。没有外人能觉察出,在这
支队伍里,有一位重病号,她靠着精神力量的支撑,挺
立在中国外交战线的前沿!接着,叶兆烈又陪同王冶坪
同志正式拜会克林顿总统夫人希拉里,这又是一场重要
活动。晚上克林顿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江主席国宴隆
重有加,宴会开始前的迎宾程序达两个多小时,晚宴又
是两个小时,叶兆烈硬是从头到底坚持了下来,直到音
乐会开始前,才悄悄地离开———明天,还要参加整整
一个上午的活动,她必须抓紧时间恢复体力。
3 0 日上午,叶兆烈陪同王冶坪和部分代表团成员
参观莱文音乐学校。下午,江主席圆满结束了在华盛顿
的访问后就要飞往外地。叶兆烈心里清楚,自己的体力
一天不如一天,无法再积聚起精力陪同代表团继续下一
程的访问了,但她仍坚持去机场为代表团送行。就这样
,她以顽强的毅力,在中美之间这次重大外交活动中,
一丝不苟地履行了作为大使夫人和代表团成员的职责,
参加了在华盛顿所有的重要国事活动。使馆全体同志无
不为叶兆烈这种尽忠效国、不辱使命的拼搏精神所感动
。
叶兆烈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心里想着的不是自
己的病痛,而是肩负的使命。为了重大外交活动的成功
,她以自己全部的生命力在拼搏。在她的肌体日益衰竭
,她那为国争光的信念仍坚定不移,接近终点的生命像
海平线的落日,更加火红、炽热,成为她生命的最美好
象征。
钱其琛副总理告诉李道豫大使,待江主席访美活动
一结束,尽快陪同叶兆烈同志回国治疗,并指示外交部
联系安排最好的医院。1 1 月1 9 日,叶兆烈坐在轮椅
里同使馆的同志们告别。一向坚强、从来不掉泪的她,
第一次在同志们面前落泪了。她说,自己生病拖累了大
家,很过意不去。说完后坚持同前来送行的每一位同志
握手告别。
江泽民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外交部等部门领导一
直非常关心叶兆烈的病情,并向她及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叶兆烈回国后有关领导指示医务人员想尽一切办法挽
救她的生命。但由于癌细胞全面扩散,终于医治无效。
1 2 月2 日,叶兆烈同志离开了我们。
叶兆烈同志生前经常提醒使馆的女同志:我们的形
象代表着国家,我们要以最佳的状态出现在外交场合。
她以身作则,始终如一地做到了。她那忠于祖国,鞠躬
尽瘁,不辱使命的形象,永远留在同志们的记忆中。
(原载光明日报5 月7 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