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浔源
又出其绪余为雕、绣、绘画。著埙谱、棠湖印篆五种,薀丝龛诗集。《清画家诗史》
吴浔源 (1824—1902) 名凤子, 字棠湖。吴名凤三子.(父吴名凤,(1767-1854)名伯翔,字竹庵,文学家、史学家.直隶宁津城南王家庄人后迁居吴桥,乾隆壬子科举人,大挑一等分发江西历署南城德兴奉新都昌各县事代理,会昌安义、安福各县廉印显补东乡县知县,调补德化县知县,文计卓著,升授饶州府景德镇同知,历署九江瑞州、抚州、饶州、南康各府事。戊子科江西乡试同考官,已未科内监试。诰授奉政大夫,丙午致仕,咸丰壬子科重宴鹿鸣。有惠政,服官江西二十馀年.)
河北宁津县小店乡王庄人,后迁居河北省吴桥县旧城 。(吴桥县旧城有北吴南吴一说,北吴指吴浔源,南吴指他二哥。)生于道光五年十月初二日,清末史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画家、收藏家、考古学家。饶州同知。1861年(咸丰十一年)考中副贡。1875年(光绪元年)考中恩科举人。学识渊博,尤其致力于历史典籍和古代文物的研究。京朝士大夫每得古物,常登门求他鉴赏。吴浔源工书画金石,酷嗜金石文字,其书法遐迩闻名,工隶书,精通铁笔,摹峋嵝碑称绝艺。其石刻《朱子治家格言》全文,颇为时人称道。音乐造诣颇深,善吹埙,曾复制出殷代五音孔梨形陶埙传世,以阐发古音之秘。又出其绪余为雕、绣、绘画。
吴浔源性情高洁,轻视利禄,从不奉迎有权势的人,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深恶痛绝。平日着土布衣,戴土布帽,穿土布鞋,吸旱烟,用烟袋、火镰,家用器物皆为国产,凡冠“洋”字者,概不使用。新县令到职,如白天,官服,全套执事公然
拜访,他闭门不纳;如夜晚,便服,书童提灯引路登门,则笑迎倾谈。曾30年不涉足城市,只因编修《畿辅通志》,才应大学士李鸿章的聘请,去北京参与了这项工作。修志中,对九河禹迹、京城附近河渠多所考证。十年书成,不受奖叙,辞职返回故里。
吴浔源晚年专心著述,著有《畿辅河渠志》《宁津县志》(12卷本)《东光县志》(12卷本)和《石经音义诠》《重排石鼓残字》《晋王羲之年谱》《埙谱》《笛谱》《汉隶十六种》《棠湖印篆五种》(之一有《六十花甲子》)《薀丝龛诗集》及畿辅前游集唐诗、 后游集唐诗各30首,还有其它诗集若干卷。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6月卒于寄籍吴桥。《清画家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