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位效率指数
1定义与目的床位效率指数是将床位使用的负荷指标(床位使用率)和效率指标(床位周转次数),通过数学处理,使两者合并数值趋向“1”,并以“1”为判断标准,来分析床位使用的效率状况。亦称床位工作效率的“归一分析法”。
2计算方式
床位效率指数的数学模型为:床位效率指数=期内床位实际周转次数/期内床位标准周转次数×床位使用率式中实际周转次数为床位周转的实际发生数。标准周转次数为卫生主管部门的需要达到的床位周转次数。经此模型计算后的数值向“1”集中,即所谓“归一”法,简化了原有数据,便于分析比较。同时,用标准周转次数作分母,起到了通分作用,使不同医院不同状态下数据由不可比较变成可比较。
3判断标准及意义
根据床位效率指数的数学模型可知,当实际数与标准数相等时,商等于1。当实际数与标准数不等时,商必大于1或小于1。实际数与标准数相等,使用率为100%时,则床位运转情况达到管理所要求的最佳状态,这种最佳状态笔者称其为等效率状态。等效率状态下的床位效率指数必等于1.故以“1”作为标准,来判断床位工作效率情况,即:当效率指数<1时,床位低效率运行;当效率指数=1时,床位等效率运行;当效率指数>1时,床位高效率运行。且指数值越大,床位使用效率越高;反之,效率越低。指数值过大或过小,都说明床位运行不够正常。
4应用
4.1用于分析同一医院不同时期床位工作效率情况。笔者计算分析了某市医院2000年至2004年床位效率指数,见表1。表1某市医院2000年至2004年床位效率情况分析(略)
由表1可见,从效率指数与使用率上看,似乎各年度相差无几,特别是2002、2003两个年度,床位运行情况很相近,但经归一法分析,差异是明显的。
4.2用于分析不同医院间的床位工作效率情况
笔者计算分析了6所市级医院2004年床位工作情况资料,见表2。表26所市级医院2004年床位工作效率情况分析(略)
由表2可知,从原始的数据中,难以直接判断出各医院间的床位工作效率的高低,如医院2和医院3,一个使用率高,一个周转次数多,一时难以说清哪个医院床位效率高,但经归一处理后,可立即判断出两院工作效率相同,因为床位效率指数都为1.2。显见用床位效率指数来分析判断床位的工作效率,其优点是简洁明了,快速直观,计算简便,便于操作。将此指数作为医院管理的指标,可避免只追求床位使用率,而忽视床位周转次数的提高,减少压床,加速运转,充分利用卫生资源。
4.3制作床位工作效率控制图,科学地调控床位的使用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本单位近三年的床位效率指数,计算出控制限,制作月控制图或年度控制图,进行分析控制。可及时掌握床位使用效率的波动情况,及时发现床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