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
张炳
[晋]书品在下之中。虽未穷字奥,书尚文情。《庚肩吾书品》
张 zhang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姓氏数不胜数,但有部分姓氏已经不知所踪了,而张姓却已其庞大的支系知足于中华大地,繁衍生息
【张姓考略】张姓是中国最大的姓之一,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张姓曾有43个望族,在所有姓氏中无与匹敌。
张姓,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
关于张姓的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生辉,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 ,后为弓氏。张,望出太原。”(见《姓氏考略》)“ 张,黄,李,赵,黄帝赐姓。” (见《风俗通》)
“张氏,世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见《通志 。氏族略 。以字为氏》)
“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
从以上记载看,张姓之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的直系后裔。黄帝第五子青阳,生子曰挥。这位叫挥的黄帝之后,正是张姓的始祖。所以说张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并不为过。
这位名挥的黄帝后裔,非常聪明,他观看到天上的弧星,便仿其形状做了弓矢。原来,天上有星名“天弓” ,简称“弧” 。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 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在犬犬、南船两星座内。《宋史 。天文志》:“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挥看到“天弓” ,由“天弓” 之形受到启发,最早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的武器。 他也由此而被 “赐姓张氏”。
不过,当初的“张”,非命姓氏之义也 “。因为弓矢发明之后,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用力气将弓张开,不然,就无法使用。挥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命为 “张氏” 的 。从此之后,挥的后代子孙有的姓弓,有的姓张,分成两支,也是出于此因 。后世的张姓,在谈及自己的姓氏时,常常解释为 “弓长张的张” 也是起于此故。这支源于挥的张姓,得姓甚早,是中国张姓中最早古老的一支 。
过了近两千多年,到了大约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在中华大地上的张姓,又出现了两支。与其他姓氏所不同的是,新加入的这两支张姓,也是以黄帝为始祖的,均出自由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所建立的韩国和晋国。在韩国和晋国之中,有人以张为氏,即“张姓出于姬姓,至周氏而氏者祖于韩” ,“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始有张氏”。 在张氏的总源流中,又增两支源流。这两支张氏源流,比挥之后要晚两千多年,但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只是有远近的区别而已。
关于张姓的最早源地,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挥这一支,最初源于现今的太原。太原,是中国张氏的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张氏望族所在地。
到了周代的韩国和晋国之后,由于加入新的系源,张姓的源地也发展至多处,当时的韩国,“其得望者十二”,前已引袁桷之说,此处不再。当时的晋国,成为张氏望族的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韩、晋国中改姓为张姓者,虽晚于挥之后裔,但却后来居上,繁衍很广。 据《中华姓府》张纸图谱记载,明朝年间,张氏已有43望,不仅遍布全国,而且成为许多地方的望族,超过了其他诸姓。周代的这两支张氏姓源,为张氏后来成为中国的一个大姓,起了很大作用。
在张氏姓源中,也有少数民族加入的成分。这是到了汉代之后,由于刘汉的强盛,一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刘,也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张。一些他姓人士,敬慕张姓的族大人众,也弃之原氏,择张而从。《魏志》上记有曹操的大将张辽,原来姓聂,后来改从张姓,《读史方舆纪要》也有“汉诸葛亮赐龙佑那为张氏”的记载。这些均是例证。
张氏族大支繁,其播迁情况也比较复杂。由于张姓遍布全国,张姓的望族遍及各地,这就使得张姓在数千年的繁衍和播迁中,有其十分复杂的特点,虽然每一地的张姓,都有各自的繁衍中心,但播迁的先祖和时间、路线,与其他姓氏大都有着共同的播迁先祖的情形不大一样。它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线,向不同的方向迁居的。
张姓历来人才济济。从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开始,在以后的各朝各代中,均有张氏名人登上历史舞台。张氏“家珍”之多,很少有他氏能与之相比,略举如下:
汉时,张姓名人就已名列前茅。无论是在治政、事功,还是学术、艺术、医学等方面,均走在前列。汉初大臣张良,为辅佐刘邦得天下,出过许多奇谋良策。两次出使西域的张骞,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发展了汉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科学家张衡,创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仪(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下《伤寒论》、《金匮要略》,对中国医学发展有重大贡献。书法家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被称“今草”。
汉之后,有黄巾起义首领张角;三国时的大将张飞、张辽;晋时文学家张载、学者张湛;唐代诗人张继、张祜、张籍,书法家张旭;宋时诗人张耒。相传唐代有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共财,远近称颂。事情传到唐高宗那里,高宗亲自前来探望。高宗向他询问保守家业、和睦家庭的诀窍, 他只写了一百多个“忍”字作为回答。高宗从中悟出了治国齐家的大道理,深为感动,心满意足地起驾回宫。此后,张公艺家族为了纪念这次有意义的事件,便以“百忍”作为自己家族的徽号。另据唐代典籍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群臣为玄宗祝寿,多献奇异珍宝,只有宰相张九龄献上一部名为《千秋金鉴录》的书籍。他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古今兴亡之道,意在规劝玄宗应于天下太平之时记取历代兴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永保社稷。事后,玄宗对他这份贵重的“礼品”十分珍视,还专门下诏进行彰表。因此,张九龄的族人也引以为荣,开始以“金鉴”为堂号。
从古到今,张姓共出了63位宰相,56位将帅。此外,如思想家张载、张式对儒家理论的贡献,佛学家僧肇(俗姓张)对佛教思想的升华,以及张天师的道教世家等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另如张学良的兵谏抗日、张福林的太空探险等等,也都是功在当世、名垂青史的重大事件。这些,无不都是张姓人对历史和文化的重大贡献。
今天,张姓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3位。
关于张字Zhāng
①分开;展开:张眼;张嘴;张开;张弓射箭。
②看;望:东张西望。
③扩大;夸大:扩张;夸张;虚张声势。
④放纵;放肆:嚣张。
⑤陈设;铺排:张挂;铺张;张灯结彩。
⑥量词:一张嘴;一张纸;两张桌子;三张床。
⑦商店开业:新张;开张。
⑧姓:参见“张姓”条。
⑨笔画:共7画
苏张:指元初时江苏一带的张士诚
△张冠李戴: zhāng guān lǐ dài 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例句〗他讲故事经常张冠李戴,把大家搞得哈哈大笑。
△张口结舌: zhāng kǒu jié shé 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形容由于理屈词穷或紧张害怕而无言以对。
〖例句〗小明的谎话被妈妈揭穿后,立刻变得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
△张望: zhāngwàng 从小孔或缝隙里看;向四周或远处看。
〖例句〗听到响声后,他从窗户中探出头四处张望,可没发现什么异常。
△张牙舞爪: zhāng yá wǔ zhǎo 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例句〗歹徒拿着尖刀张牙舞爪地扑了过来,结果几下就被警察给撂倒了。
△张扬: zhāngyáng 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传出去。
〖例句〗此事严禁对外张扬,免得对手有所防范。
更多信息——
张 <动> 形声。从弓,长声。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同本义
张,施弓弦也。――《说文》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鲁琴张字子开。――《左传•昭公二十年》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墨子•亲士》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又如:张满(张弓使满)。又指紧弦,拉紧乐器上的弦
黄金杆拨紫檀槽,弦索新张调更高。――唐•张籍《宫词》
又如:张瑟(调整瑟上的弦);张弦(安上琴弦;绷紧琴弦)
开弓;拉弓弦
更张空弦。――
张(张)zhāng
⒈将弦安在弓上。〈引〉拉开弓:~弓。
⒉乐器上弦:改弦更~。
⒊开,展开:~开。~口。大~旗鼓。纲举目~。
⒋伸展,扩大,夸大:伸~。扩~。夸~。虚~声势。
⒌放纵,无拘束:乖~。气焰嚣~。
⒍陈设,铺排:大~筵席。铺~浪费。
⒎看,望:东~西望。
⒏指商店开业:开~。
⒐量词:两~床。四~报纸。
⒑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⒒①惊慌:~皇失措。②夸大,炫耀:~皇其词。
⒓①设罗网捕虫鸟。②料理,筹划,应酬:烦你~罗照应。
张zhàng
1.通"帐"。帐幕。 2.指陈列帷帐等物。参见"张具"。 3.通"胀"。膨胀。 4.(今读zhāng)夸大;扩大;张扬。
五笔
xt、xta、xtay
张姓起源张是一个象形字,整个样子像一个张弓欲射之人。
张,繁体字作眼,由弓和长左右相合而成,张姓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都说成“弯弓张”,可见他们是十分看重其姓氏构件中的“弓”的。从文字学上来看,“弓”对于“张”字实在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在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张字,但金文及石刻文中却有很多,其写法也各不相同。这些张字虽然写法各异,但却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与弓、矢、长,尤其是与弓分不开,可以说没有弓就没有张。从字形的演变来看,张最早是弓与矢的联合体。弓矢是自然而然联用的,有弓就必然会有矢,不必再强调,因此后来矢就渐渐退出,而让位于长,最后稳定为长弓的联合体。长弓则表示这弓比一般的弓还要厉害,更有威力。
张字的意义很多,新版的《汉语大字典》计有21个义项,一般的字典皆作十余种,如夸张、张开、强、盛、张贴、看、望、扩大、布置等等,但这大多是后人引申而来的,最早的字书所记义项不多。《说文解字》说:“张,施弓弦也。从弓,长声。”《广雅·释诂三》:“张,施也。”另外还有一层意思,见于《周礼·秋官》:“罗取鸟兽曰张。”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汉明帝水平七年》中“劳勤张捕,非优恤之本也”时也说:“张,设也,设为机阱,以伺鸟兽曰张。”
张姓来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黄帝之后,挥为始祖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
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它起源于遥远的传说时代。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第五位儿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 (gu)。弓箭和网罟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使人们可以猎取更多的鸟兽,捕捞更多的鱼虾,又能够减少猛兽对自身的伤害。挥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张姓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是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以德经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选贤任能,严惩顽凶,开创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
据《帝王世纪》记载,黄帝由其母有峤氏女附宝感电而生。“(黄帝)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四月,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有圣德,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后人据此推演出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是:黄帝降生于天帝下凡之际,那时正是神农氏时代,神农的舅舅有个儿子名叫少典,他是有熊国(在今河南新郑县境内)的国君。当时少典族正与有峤氏族互通婚姻。于是少典便娶有(虫乔)氏的女儿附宝为妻。有一天,少典和附宝扛着木耜去田间种地,正走着,天空突然暗淡下来,顿时星斗满天,和晚上一模一样。这时,附宝抬头仰视,只见上空有一道闪闪发亮的电光像蛇一样不时绕着北斗七星旋转,刹那间,四野罩上了一层浓郁的青光。不一会,附宝只觉得腹部有什么东西猛地一动,吓得她大喊大叫,等少典急忙回头询问时,她却说没有什么。打那以后,附宝便怀孕了。自怀孕那天起,经过24个月,也就是在第三年的一天,附宝在新郑西北的轩辕之丘(一说在山东曲阜),生下一个男孩。由于出生在轩辕,所以便给这个孩子起名为轩辕。传说轩辕刚生下来就会说话,非常精灵。还在孩提时代,他看见人们在树上构筑房子,便说:“把房子建筑在树上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如果盖地上不是更好吗?”不久,神农氏闻知黄帝这种见解,大不以为然。于是,黄帝便在地上盖了一间房屋让他看,神农氏这才信服了。
另有一种传说:附宝与少典成亲后不久,便迁徙到山东曲阜的寿丘。在一个初冬的夜晚,附宝独自一人来到郊外散步,她仰望星空,思念故土之情油然而生,忽然间,天空出现一道银白色的闪电,只见那闪电绕着北斗星中的枢星转了几圈,然后迅速地由天及地,很快消失了。这时,大吃一惊的附宝顿然感到身上有奇特的感觉。不一会,她才意识到自己受雷电感应而怀孕了。此后,经过24个月,于第三年冬季的一天,在寿丘生下黄帝。刚出生的黄帝,额骨隆起,形状像太阳,而且面部有龙的相貌,其手足也似龙爪龙趾。更奇异的是,黄帝有四张脸,传说这样黄帝可以随时随地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观察、了解一切情况,以更好地相机行事。黄帝刚出生就咿呀说话,不久就会走路了。他十岁左右离开寿丘,到处拜师学艺,遍访名山大川。
黄帝生活在原始氏族公社时代,当时中国大地的社会结构表现为氏族——由若干氏族组成的部落——由若干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各氏族、部落及部落联盟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发生战争,黄帝开始还只是姬姓部落的首领,在长期的征战中,他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最终完成了对其他各部落的统治,坐上了部落联盟盟主的宝座。
对炎帝、蚩尤与刑天的战争是黄帝通向盟主道路上的三个里程碑。据文献记载,黄、炎二帝本是同胞兄弟,《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峤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新书·益壤》说:“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当黄帝成为姬姓部落首领并开始兴盛强大之时,炎帝部落已步入虚弱衰微之路,各氏族之间相互征讨,暴虐百姓,而炎帝则无力平息战乱,保护臣民,于是黄帝遂起而教民习用干戈,以征残暴。结果,各氏族都前来朝拜并归服于黄帝。炎帝乃迁居涿鹿(在河北涿鹿,一说在山西运城),但仍然大行无道,史称“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逸周书史记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黄帝再次“振德修兵”,决定与炎帝在涿鹿进行决战。据文献记载,黄帝所率以熊、罴、狼、豹、躯、虎等为图腾的各氏族部落联军挥舞着用(周鸟)、鹃、鹰、鸢等羽毛制作的战旗,向涿鹿猛烈进攻,炎帝则退到城东一里的阪泉。经过血战,黄帝方“诛炎帝而兼其他”,于是“天下乃治”。战败的炎帝部落被迫向南方和东方转移,与长江流域的苗蛮集团犬牙交错,渐趋融合。黄炎战争的胜利确立了黄帝对原属炎帝势力范围的黄河中游地区的领导权,使他登上了中原各部落联盟盟主(有称“中央天帝”者)的地位。
柯约耶劳后世为张姓
燧人弇兹氏有三大分支:一为大鵹(li),二为少鵹,三为青鸟。弇兹合雄氏以玄鸟为图腾,其三大族系合称“三柯氏”,也称三青鸟氏。他们以燧人弇兹为始祖,尊称他为“伊萨姆”,或“伊萨姆那”,各分支的首领则称“耶劳”。
玄女部大鵹柯乌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今甘肃张掖市北),其族属又称魁隗氏,分支甚广。其中一支沿弱水向北迁徙,以居延海(今残留嘎顺诺尔湖)、焉支山(又名燕然山,即今龙首山及阿尔泰山脉的杭爱山)为基地向外延伸,散布于贝加尔湖支流的色楞格河、鄂尔浑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源)。一支沿阿尔泰山北麓西迁至东欧。一支由弱水西迁至阿尔泰山南麓乌伦古湖,沿伊犁河、阿拉套山进入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须女部少鵹柯诺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流域的方雷泽(今甘肃张掖市临泽县,其水今已枯),分衍出方雷支的盘古支,居于古浪(今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其分支东迁至西海之东贺兰山,北跃阴山入燕然山、贝加尔湖,与柯约耶劳支会合;另一支由阴山向东进入滦河流域及东北平原;一支由六盘水进入北洛水,与柯约耶劳的环江部为邻。
柯约耶劳后世为张姓,在挪得建有张国(今甘肃张掖市),另有一支,后来被赐封为杨姓,于环江上游建元城(又作玄城)。柯诺耶劳的后世沿桑干河及支流黄水河发展,迁居于浑河、壶流河,建都于代王城(今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再迁涿鹿山,建“洛乌”城(又称下洛,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
燧人弇兹本部柯约耶劳一支沿太行山往东进入今河北省境内,弇兹氏建都于灵寿(今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燧人氏建都于蒲阴(又称完县,今河北保定市顺平县)。其后又北迁于大王店,建都于遂城(今河北保定市徐水县),定天地之中灵台(今名戊己台)。
历史名人张姓历来人才济济。从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开始,在以后的各朝代中,均有张氏名人登上历史舞台。汉时,张姓名人就已名列前茅。无论是在治政、事功,还是学术、艺术、医学等方面,均走在前列。汉初大臣张良,为辅佐刘邦得天下,出过许多奇谋良策。两次出使西域的张骞,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科学家张衡,创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仪(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下《伤寒论》、《金匮要略》,对祖国医学发展有重大贡献。书法家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被称为“今草”。汉之后,有黄巾起义首领张角;三国时的蜀国大将张飞、曹魏大将张辽、 张郃,孙吴名臣张昭,张纮;晋同文学家张载、学者张湛;唐代诗人张继、张佑、张籍,书法家张旭;宋时诗人张丰。相传唐代有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共财,远近称颂。事情传到唐高宗那里,高宗亲自前来探望。高宗向他询问保守家业、和睦家族的廖窍,他只写了一百多个“忍”字作为回答。高宗从中悟出了治国齐家的大道理,深为感动,心满意足地起驾回宫。此后,张公艺家族为了纪念这次有意义的事件,便以“百忍”作为自己家族的徽号。另据唐代典籍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群臣为玄宗祝寿,多献奇异珍宝,只有宰相张九龄献上一部名为《千秋金鉴录》的书籍。他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古今兴亡之道,意在规劝玄宗应于天下太平之时记取历代兴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永保社稷。事后,玄宗对他这份贵重的“礼品”十分珍视,还专门下诏进行彰表。因此,张九龄的族人也引以荣,开始为“金鉴”为堂号。张姓在汉代就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姓,至唐代又名列天下10大姓之首。明时,张姓人已遍布全国的113个县中,其覆盖率占全国州县总数的93%以上,如今已是一个拥有数千万人口、分布遍及全国和世界许多地区的中华大姓。从古到今,张姓共出了63位宰相,56位将帅。此外,如思想家张载、张械对儒家理论的贡献,佛学家僧肇(俗姓张)对佛教思想的升华,以及张天师的道教世家等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另如张学良的兵抗日、张福林的太空探险等等,也都是功在当世、名垂青史的重大事件。
无张不成村。
中国张姓的演艺界名人很多,张国荣是香港著名影星,在内地有很多他的影迷,他主演的经典影片《霸王别姬》,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人们习惯称他哥哥,非常亲切的感觉,在两年前他跳楼自杀后,很多影迷为他哭泣,演艺圈搞了多次纪念活动。张学友号称香港天王级的歌星,他的歌很有磁性,很受歌迷的推崇,为此他在大陆各地举办了很多场的张学友演唱会,每一场都爆满,可见大家对他的喜欢。香港的女影星张柏芝也是炙手可热的著名影星,她演过很多电影、电视剧,也发行过唱片,年纪不大,却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大陆的张姓歌星中,超女出身的张靓颖人气一直很高,她以独特的海豚音响誉歌坛,声音很有感染力,为冯小刚电影《夜宴》演唱过主题歌后,更是得到音乐界名家的首肯。张惠妹是台湾高山族的演员,十几年前被张雨生发现后收为弟子,她的声音高亢有力,又很有地方特色,她歌唱的时候载歌载舞,风格热辣奔放,特别能够调动舞台气氛,使大家的情绪跟着她一起高涨起来。
现代名人艺人
张艺谋 张学友 张燊悦 张艾嘉 张柏芝
张楚 张德豪 张德兰 张帝 张东健 张丰毅
张凤凤 张镐哲 张国荣 张恒
张洪量 张惠春 张惠妹 张家辉 张杰
张敬轩 张俊 张可颐 张可芝 张克帆
张丽瑾 张立基 张迈 张萌萌 张明敏 张蔷 张清芳 张琼瑶 张桑悦 张善为 张韶涵 张腾 张伟文 张卫健 张文森 张信哲 张行 张杏月 张秀卿
张瑶 张也 张茵 张雨生 张宇 张玉华 张元蒂 张真 张震岳 张振富 张振宇 张志家 张智成 张智霖
张曼玉 张赫 张靓颖 张含韵 张国立 张默 张超 张一山 张远 张嘉倪 张嘉儿 张梓琳 张智霖 张峻宁 张曼玉
郡望堂号【堂号】
"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郡望】
清河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起名规则
张-Zhang-最好不用声母是z.c.s的字为名,双字名应避免全用zh声母.ang韵母或阴平调的字。-最好不全用左右结构的字。据1998年最新统计,您的姓氏是中国第三大姓,若起名不慎,重名率会相当相当高!您的姓氏笔画为11画。
张姓部分家谱
【1行】一世张挥:子二:张昧和张般
【2行】二世张昧,子二:张台骀公、张允格公
【3行】三世张允格,子一:张伊源公
【4行】四世张伊源,子四:张突美、张简竹、张侯公、张谟公
【5行】五世张突美,子三:张德公、张实公、张咸公
【6行】六世张咸公,子一:张绍公
【7行】七世张绍公,子一:张伯明公
【8行】八世张伯明,子三:张有伦公、张有球公、张有从公
【9行】九世张有伦,子一:张方公
【10行】十世张方公,子一:张考公
【11行】十一世张考公,子一:张厥旦公
【12行】十二世张厥旦,子一:张存公
【13行】十三世张存公,子一:张珍公
【14行】十四世张珍公,子一:张古公
【15行】十五世张古公,子三:张刘公、张外公、张来公
【16行】十六世张刘公,子一:张寿公
【17行】十七世张寿公,子一:张戊公
【18行】十六世张来公,子一:张厚公-【上接15行】-
【19行】十七世张厚公,子一:张成公
【20行】十八世张成公,子一:张伟公
【21行】十九世张伟公,子二:张占公、张玷公
【22行】二十世张玷公,子一:张遐公
【23行】二十一世张遐公,子一:张裔公
【24行】二十二世张裔公,子一:张就公
【25行】二十三世张就公,子一:张岐公
【26行】二十四世张岐公,子二:张茂公、张盛公
【27行】二十五世张茂公,子一:张基公
【28行】二十六世张基公,子一:张蕃公
【29行】二十七世张蕃公,子一:张适公
【30行】二十八世张适公,子一:张戈鲁公
【31行】二十九世张戈鲁公,子一:张寰人公
【32行】三十世张寰人公,子一:张庄公
【33行】三十一世张庄公,子一:张万特公
【34行】三十二世张万特,公子一:张奇公
【35行】三十三世张奇公,子一:张伯衍公
【36行】三十四世张伯衍,公子一:张读宏公
【37行】三十五世张读宏,公子二:张琛公、张嵩公
【38行】三十六世张琛公,子一:张隆公
【39行】三十七世张隆公,子一:张申公
【40行】三十八世张申公,无传
【41行】二十五世张盛公,子一:张协之公-【上接26行】-
【42行】二十六世张协子公,子一:张檠缨公
【43行】二十七世张檠缨公,子一:张敌公
【44行】二十八世张敌公,子三:张远公、张过公、张近公
【45行】二十九世张近公,子一:张牛公
【46行】三十世张牛公,子一:张妙今
【47行】三十一世张妙公,子一:张续公
【48行】三十二世张续公,子一:张松公
【49行】五世张谟公,子二:张纪公、张义公-【上接4行】-
【50行】六世张义公,子一:张芳公
【52行】七世张芳公,子一:张祖公
【53行】八世张祖公,子一:张依公
【54行】九世张依公,子一;张的公
【55行】十世张的公,无後
【56行】五世张简竹公,子二:张正公;张果-【上接4行】-
【57行】六世张果公,子一:张青公
【58行】七世张青公,子一:张元公
【59行】八世张元公,子二:张育公、张乐公
【60行】九世张乐公,子一:张世兴公
【61行】十世张世兴,子一:张彭祖公
【62行】十一世张彭祖公,子一:张乾公
【63行】十二世张乾公,无後
【64行】五世张侯公,子三:张立方公、张敬和公、张若公-【上接4行】-
【65行】六世张若公,子二:张道公、张圣公
【66行】七世张道公,子一:张平公
【67行】七世张圣公,子二:张中华公、张远大公
【68行】八世张中华,子一、张雄公
【68行】八世张远大,子一、张英公
【69行】九世张雄公、张英公,无传
【70行】六世张敬和公,子二:张升公、张泰公
【71行】七世张升公,子三:张先公、张贵公、张义公
【72行】八世张先公,子一:张坚公,张坚公被称为玉皇大帝
【73行】八世张义公,子一;张单公,张单公为灶神
【74行】六世张立方公,子二:张乾公、张坤公
【75行】七世张乾公,子二:张政公、张齐公
【76行】八世张齐公,子一:张广公
【77行】九世张广公,子一:张有公
【78行】十世张有公,子一:张颜公
【79行】十一世张颜公,无传
【80行】七世张坤公,子一:张敦吾公
【81行】八世张敦吾公,子一;张效公
【82行】九世张效公,子一:张重熙公
【83行】十世张重熙公,子一:张吴光公
【84行】十一世张吴光公,子一:张天杰公
【85行】十二世张天杰公,子一:张钦若公
【86行】十三世张钦若公,子二:张桃公、张榆公
【87行】十四世张桃公,子一;张师公
【88行】十五世张师公,子一:张宣公
【89行】十六世张宣公,子二:张隐公、张骘公
【90行】十七世张骘公,子二:张采公、张宓公
【91行】十八世张宓公,子一:张孝公
【92行】十九世张孝公,子二:张丞公、张永公
【93行】二十世张丞公,子一:张爨公
【94行】二十一世张爨公,子一:张琮公
【95行】二十二世张琮公,子二:张琴公、张奕公
【96行】二十三世张琴公,子一:张赞公
【97行】二十四世张赞公,无後
【98行】二十世张永公,子一:张伯彦公-【上接92行】
【99行】二十一世张伯彦公,子一:张道绍公
【100行】二十二世张道绍公,子二:张恒公、张昊公
【101行】二十三世张昊公,子一:张表公
【102行】十四世张榆公,子二:张临公、张卧公-【上接86行】
【103行】十五世张临公,子一:张宜公
【104行】十六世张宜公,子一:张阳公
【105行】十七世张阳公,子一:张安公
【106行】十八世张安公,子一:张考公
【107行】十九世张考公,子一:张承公
【108行】二十世张承公,子二:张喾公、张璺公
【109行】二十一世张喾公,子三:张珑公、张琦公、张珍公
【110行】二十二世张珑公,子一:张纲公
【111行】二十三世张纲公,子一:张奇之公
【112行】二十四世张奇之公,子一:张流椒公
【113行】二十五世张流椒公,子一:张庆公
【114行】二十六世张庆公,子一:张仲文公
【115行】二十七世张仲文公,子一:张逸公
【116行】二十八世张逸公,子一:张敩公
【117行】二十二世张琦公,子二:张契公、张希公-【上接109行】
【118行】二十三世张希公,子一:张燧公
【119行】二十四世张燧公,子二:张迈公、张遵公
【120行】二十五世张遵公,子一;张丝公
【121行】二十六世张丝公
【122行】二十五世张迈公,子二:张经公、张纶公-【上接119行】
【123行】二十六世张经公,子一:张穆公
【124行】二十七世张穆公,无传
【125行】二十六世张纶公,子一:张文公
【126行】二十七世张文公,子一:张伯先公
【127行】二十八世张伯先公,子一:张龙翔公
【128行】二十九世张龙翔公,子二:张广公、张旦公
【129行】三十世张旦公,子一:张玫公
【130行】三十一世张玫公,子一:张和
【131行】三十二世张和公,子一:张庚公、张雍公
【132行】三十三世张雍公,子一:张显公
【133行】三十四世张显公,子一:张休公
【134行】三十五世张休公,子一:张逊公
【135行】三十六世张逊公,子一:张郢公
【136行】三十七世张郢公,子一:张取公
【137行】三十八世张取公,子一:张顺公
【138行】三十九世张顺公,子一:张圉公
【139行】四十世张圉公,子一:张肃公
【140行】四十一世张肃公,子一:张永公
【141行】四十二世张永公,子一:张流公
【142行】四十三世张流公,无传
【143行】三十世张广公,子一:张汝胄公-【上接128行】
【144行】三十一世张汝胄公,子:张时英公
【145行】三十二世张时英公,子一:张琏公
【146行】三十三世张琏公,子一:张器之公
【147行】三十四世张器之公,子一:张迪宗公
【148行】三十五世张迪宗公,子一:张琳玉公
【149行】三十六世张琳玉公,子一:张绮公
【150行】三十七世张绮公,子一:张熙公
【151行】三十八世张熙公,子一:张同人公
【152行】三十九世张同人公,子一:张良父公
【153行】四十世张良父公,子一:张致静公
【154行】四十一世张致静公,子一:张景福介
【156行】四十二世张景福公,子一:张襄公
【157行】四十三世张襄公,子一:张明公
【158行】四十四世张明公,子一:张分辅公
【159行】四十五世张分辅公,子一:张仁贵公
【160行】四十六世张仁贵公,无传
【161行】二十二世张珍公,子一:张馀公-【上接109行】
【162行】二十三世张馀公,子一:张躦公
【163行】二十四世张躦公,子一;张秦公
【164行】二十五世张秦公,子一:张还公
【165行】二十六世张还公,子一:张纯公
【166行】二十七世张纯公,子一:张质公
【167行】二十八世张质公,子二;张厢公、张康公
【168行】二十九世张康公,子一:张启公
【169行】三十世张启公,子一:张立公
【170行】三十一世张立公,子一:张瑰公
【171行】三十二世张瑰公,子一:张秣公
【172行】三十三世张秣公,子一:张庖公
【173行】三十四世张庖公,子一:张颢公
【174行】三十五世张颢公,子一:张洙公
【175行】三十六世张洙公,子一:张逸公
【176行】三十七世张逸公,子一:张都公
【177行】三十八世张都公,子一:张助公
【178行】三十九世张助公,子一:张须公
【179行】四十世张须公,子一:张圆公
【180行】四十一世张圆公,子一:张肃公
【181行】四十二世张肃公,子一:张昶公
【182行】四十三世张昶公,子一:张浚公
【183行】四十四世张浚公,子一:张惠公
【184行】四十五世张惠公,子一:张谊公
【185行】四十六世张谊公,子一:张稳公
【186行】四十七世张稳公,子一:张元公
【187行】四十八世张元公,子二:张奎公、张正公
【188行】四十九世张正公,子一:张炳公
【189行】五十世张炳公,子二:张振公、张辰公
【190行】五十一世张振公,子一:张顺必
【191行】五十二世张顺必
【192行】五十一世张辰公,子一:张本公-【上接189行】
【193行】五十二世张本公,子三:张灼公、张燥公、张焰公
【194行】五十三世张灼公,子一:张兖公
【195行】五十四世张充公,子一:张灵公
【196行】五十五世张灵公,子一:宏公
【197行】五十六世张宏公,子一:张道公、张绅公
【198行】五十七世张道公,子一:张仲公
【199行】五十八世张仲公,子二:张逸公、张众公
【200行】五十九世张众公,子一:张叔谦公
【201行】六十世张叔谦公,子一:张卓公
【202行】六十一世张卓公,子一:张宪公
【203行】六十二世张宪公,子一:张淩公
【204行】六十三世张淩公,子三:张汝郊公、张汝乐卩公、张汝郃公
【205行】六十四世张汝乐公,子一:张伋公
【206行】六十四世张汝郊公,子一:张微公
【207行】六十五世张徵公,子一:张房公
【208行】六十六世张房公,子一:张策公
【209行】六十七世张策公,子一:张义公
【210行】六十八世张义公,子二:张寿公、张焘公
【211行】六十九世张寿公,子一:张晋公
【212行】六十九世张焘公,子一:张普公
【213行】七十世张普公,子一:张凝公
【214行】七十一世张凝公,子一:张伯公
【215行】七十二世张伯公,子一:张孝公
【216行】五十九世张逸公,子一:张伯谦公-【上接199行】
【217行】六十世张伯谦公,子一;张信明公
【218行】六十一世张信明公,子二:张贵公、张实公
【219行】六十二世张实公,子一:张禹臣公
【220行】六十三世张禹臣公,子一:张元驭公
【221行】六十四世张元驭公,子一:张熙公
【222行】六十五世张熙公,子一:张叔玄公
【223行】六十六世张叔玄公,子一:张奉义公
【224行】六十七世张奉义公,子一:张高陵公
【225行】六十八世张高陵公,子一:张宣武公
【226行】六十九世张宣武公,子一:张侯
【227行】七十世张侯公,子一:张老
【228行】七十一世张老公,子一:张君臣
【229行】七十二世张君臣公,子一:张趯公
【230行】七十三世张趯公三子:张骼公:张髓公:张体公
【张守礼世系云】
【谱2365行】第74世;七十四世张骼公二子【接229行】:张进明公:张权:
【◎2366行】第75世:七十五世张进明公一子:张孟谈公
【张2367行】第76世:七十六世张孟谈公三子:张柳朔公:张正朔公:张望朔公
【氏2368行】第77世:七十七世张柳朔公一子:张开地公
【全2369行】第78世:七十八世张开地公子二:张平:张黡
【谱2370行】第79世;七十九世张平公子二;张良;张胜
【◎2371行】第80世;一世张良子二;张不疑;张辟疆
【张2372行】第81世;二世张不疑公子二;张典公;张高公
【氏2373行】第82世;三世张典公四子;张默;张黔;张然;张鹿
【全2374行】第83世;四世张默子一;张金公
【谱2375行】第84世;五世张金公子一;张乘公;名千秋;号万雅
【◎2376行】第85世;六世张乘公;名千秋号万雅公子三; 张嵩公; 张京公; 张文敬公
【张2377行】第86世;七世张嵩公子五;张壮公;张缵公;张彭公;张睦公;张述公
【氏2378行】第87世;八世张壮公子一。张胤
【全2379行】第88世;九世张胤公子【接2512行】一; 张皓公
【全2512行】第88世;九世张胤公【接2379行】子一; 张皓公
【谱2513行】第89世;十世张皓公生子二; 张宇公; 张纲公
【◎2514行】第90世;十一世张宇子;张逊
【张2515行】第91世;十二世张逊子;张孟成
【氏2516行】第92世;十三世张孟成子;张平
【全2517行】第93世;十四世张平子;张英;张华
【谱2518行】第94世:十五世张华子;张祎;张韪
【◎2519行】第95世:十六世张祎子;张舆
【张2520行】第96世:十七世张舆子;张次惠
【氏2521行】第97世:十八世张次惠子;张穆之;张安之;张玄之
【全2522行】第98世;十九世张安之子;张宏胄;张宏策;张宏兴
【谱2523行】第99世;二十世张宏策子;张纟丕;张缅;张绾;张绚;张缵
【◎2524行】第100世;二十一世张缅子;张芬;张传;张佚
【张2525行】第101世:二十二世张传子;张守礼
【氏2526行】第102世:二十三世张守礼子;张君政
【全2527行】第103世:二十四世张君政子;张子胄;张子虔;张子卿;张子冲;张子誉;张子猷
【谱2528行】第104世:二十五世张子胄【接2394行】子;张弘智;张弘藏;张弘毅;张弘愈
【◎2529行】第105世;二十六世张弘愈子;张九章;张九宾;张九臯;张九龄
【张2530行】第106世;二十七世张九龄【接2504行】子;张拯 ;张挺
【张守礼世系第106世;二十七世张九龄第113世;三十四世张宏深[渥]】
【全2703行】第106世;二十七世张九龄子【接2504行】;张拯 ;张挺
【谱2704行】第107世;二十八世张拯子;张国器;张藏器 ;张英器
【◎2705行】第108世:二十九世张藏器子;张敦庆 [族谱之第181章世系表]
【张2706行】第109世:三十 世张敦庆子;五子张景新;次子张景重字隶英[名又作;张棣英];长子[状元]张隶实[名又作;张棣实];三子张隶华[名又作;张棣华];四子张隶文[名又作;张棣文];六子张景僖;七子张景礼
【氏2707行1】第110世:三十一世张景重子;张焴;张爟
【全2707行2】第111世:三十二世张焴子;张廷杰
【谱2708行】第112世;三十三世张廷杰子;张涉[字宏涧];张沦[字宏泽];张沼[字宏渊];
张廷杰
查《永丰沙溪张氏族谱大本堂》载:张廷杰公,官至太子太保,唐代宗五年丁未正月初一日午时[767]生,亨年七十有三,唐文宗十三年己未殁葬沙台虎形甲山庚兼卯酉向[839],娶欧阳氏,葬与夫全茔,继娶陈氏,唐代宗六年戌申五月初八日生[768],殁未详,葬仙坑中牛形亥巳兼壬丙,五子:宏涧、宏深、宏泽、宏渊、宏海,凡五宏之子孙各祥择地其蕃盛衍传,或居粤闽,或居豫章,或居抚州乐邑,即居吉郡吉水,泰和,永丰,皆张氏之人烟绸密也,崇之裔皆由沙溪宅场丘水村分徒不一其地,故水村大本祠为族昭穆此由序。
《永丰沙溪张氏族谱大本堂》世系整理图一
32世-----------------------------------张敦庆
---------------------------------------┏╋━━━━┳━━━━┳━━━━━━┓
33世-----------------------------------张景仲----张景新----张景贵---张景礼
---------------------------------------┏┻━━━┓
34世-----------------------------------张焴---张爟
-----------------------------------------┃
35世-----------------------------------张廷杰
---------------------------┏━━━━━━╋━━━━┳━━━━┳━━━━━━┓
36 世 ----------------------张宏涧----张宏泽----张宏渊------张宏海--张宏深
35 世 ------张廷杰
----┏━━━━╋━━━━┳━━━━┳━━━━━━━━━━━━━━━━━━┓
36 世张宏涧--张宏泽----张宏深------张宏海-------------------------张宏渊
---------------------┏━┻━━━━━━━━━━┓
37 世-----------------张锭-张夫---张仲-----张秀
-----------------------------------┃-----┏┻━━━━━━┓
38 世 ---------------------------张达------张元吉-----张途
-----------------------┏━━━━━┻┓┏━━━┻━┓--┃
39 世 ------------------张彦-----张敬---张友仁-张友信-张仁远
张洪[张宏海];张渥[字宏深] [族谱之第246章世系表]
【◎2709行】第113世;三十四世张宏深[渥]子【接2708行】;张瑶;张绣 【接2742行】
【全2742行】第114世;三十五世张绣【接2709行】子;张元吉;张元善
【谱2743行】第115世:三十六世张元吉公,子:张享兆:张友信【接2767行】:张友仁 【接2749行】
【◎2744行】第116世:三十七世张享兆公,子:张春祥,张利祥
【张2745行】第117世:三十八世张利祥公子:张才杰,张才宪
【氏2746行】第118世:三十九世张才杰公子:张子举
【全2747行】第118世:三十九世张才宪公子:张十六
【谱2748行】第119世;四十世张十六公子:张国保
【◎2749行】第116世:三十七世张友仁【接2743行】公,子:张讷
【张2750行】第117世:三十八世张讷公子:张文辉,张文耀
【氏2751行】第118世:三十九世张文耀公子:张舜升
【全2752行】第119世;四十世张舜升公子:张子善【接2760行】:张子容【接2757行】:张子和
【谱2753行】第120世;四十一世张子和公子:张庆
【◎2754行】第121世:四十二世张庆公子:张青文
【张2755行】第122世;四十三世张青文公子:张以能
【氏2756行】第123世;四十四世张以能公子:张志海
【全2757行】第120世;四十一世张子容【接2752行】公子:张敏
【谱2758行】第121世:四十二世张敏公子:张青太
【◎2759行】第122世;四十三世张青太公子:张以顺
【张2760行】第120世;四十一世张子善【接2752行】公子:张禅【接2764行】:张康
【氏2761行】第121世:四十二世张康公子:张赓琏
【全2762行】第122世;四十三世张赓琏公子:张以明
【谱2763行】第123世;四十四世张以明公子:张志达
【◎2764行】第121世:四十二世张禅【接2760行】公子:张青琏
【张2765行】第122世;四十三世张青琏公子:张以敬
【氏2766行】第123世;四十四世张以敬公子:张志达 【暂无下接行】
【全2767行】第116世:三十七世张友信【接2743行】公,子:张国民,张维绩
【谱2768行】第117世:三十八世张维绩公子:张文翁,张南翁:张见翁
【◎2769行】第117世:三十八世张国民公子:张文达,张文嵩
【张2770行】第118世:三十九世张文嵩公子:张日华
【氏2771行】第118世:三十九世张日华公子:张珙
【全2772行】第119世;四十世张珙公子:张师颜
【谱2773行】第120世;四十一世张师颜公子:张邦文
【◎2774行】第121世:四十二世张邦文公子:张万有
【张2775行】第122世;四十三世张万有公子:张伋
【氏2776行】第123世;四十四世张伋公子:张严寿
【全2777行】第124世;四十五世张严寿公子:张孔阳
【谱2778行】第125世:四十六世张孔阳公子:张天凤
【◎2779行】第126世:四十七世张天凤公子:张明甫
【张2780行】第127世:四十八世张明甫公子:张淑开
【氏2781行】第128世:四十九世张淑开公子:张均祥
【全2782行】第129世;五十世张均祥公子:张成运
【谱2783行】第130世;五十一世张成运公子:张宗信
【◎2784行】第131世:五十二世张宗信公子:张克荣
【张2785行】第132世;五十三世张克荣公子:张淳化:张沙溪 【暂无下接行】
张氏全国统谱之《疑似世系备考篇》存录二
⊙ 张氏全国统谱之《疑似世系备考篇》存录二⊙ 第二百十一章;依据《海门静海张氏家谱》【始祖张元吉公】源流,简撰张氏世系如下,[存录之,以备考证]:
【始祖张元吉公,世居北直故城县,又迁居海门静海。】
【1行】:一世:张元吉
【2行】:二世:张以恭
【3行】:三世:张凤
【4行】:四世:张成
【5行】:五世:张鸣鹤
【6行】:六世:张应蛟
【7行】:七世:张国威
【8行】:八世:张光弼
【9行】:九世:张纯
【10行】:十世:张之冕
【11行】:十一世:张曾瑞
【12行】:十二世:张北进
【13行】:十三世:张秉智
【14行】:十四世:张景
【15行】:十五世:张彭岭
【16行】:十六世:张宝琛
【17行】:十七世:张书彝
【18行】:十八世:张荫毂
【19行】:十九世:张兖
炳 bing
部首笔画
部首:火,部外笔画:5,总笔画:9
五笔96&98:OGMW 仓颉:FMOB
笔顺编号:433412534 四角号码:918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0B3
基本字义
1. 光明,显著:彪~。~蔚。~映。~焕。~耀。
2. 点,燃:~烛。
详细字义
〈形〉
1. (形声。从火,丙声。本义:光明,明亮)
2. 同本义 [bright]
炳,明也。——《说文》
其文炳也。——《易·革》
炳炳,明也。——《广雅》
大汉之文章炳然与三代同风 。—— 班固《两都赋》
3. 又如:炳著(光明显著);炳焕(光明显耀);炳映(光芒照耀);炳然(光明、明白的样子);炳耀(光耀明亮)
4. 显著;明显;昭著 [mark able;shining]。如:炳明(明显、显著);炳炳显显(明显的样子);炳赫(明显突出)
〈动〉
1. 点燃 [light]
古人思炳烛夜游。——《与吴质书》
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刘向《说苑》
2. 又如:炳烛(点燃烛火以照明)
3. 显示,显现 [show]。如:炳耀
4. 照耀 [shine]。如:炳映(照射)
常用词组
1. 炳炳麟麟 bǐngbǐng-línlín
[brilliant] 形容十分光辉显赫
帝典阙者已补,王纲弛者已张,炳炳麟麟,岂不懿哉!——《文选·扬雄剧秦美新》
2. 炳炳凿凿 bǐngbǐng-záozáo
[testified] 形容所述明确有据
3. 炳如日星,炳若日星 bǐngrúrìxīng,bǐngruòrìxīng
[as brilliant as the sun,the moon and the stars] 炳:光明,明亮。光明如同日月星辰
二帝三皇之书,先圣先师之训,炳如日星
仁皇一朝人才之盛,如文正公、 文忠公、 师鲁,皆第一流人,名书国史,炳若日星,初不假于称赞。——《清波杂志》
隐藏更多释义
炳的英文翻译以下结果由译典通提供词典解释
1. [Formal] bright; luminous; splendid; remark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