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风
画家张风张风
[清]一作鹳,字大风,号升州道士,又号上元老人,署款喜书“真香佛塞”四字而不名,上元(今南京)人,自称上元老人。崇祯(一六二八至一六四四)诸生,甲申(一六四四)后遂焚帖括,衣短后,佩蒯缑,走北都,出卢龙、上谷,览昌平、天寿诸山。风故善画,至是乃益工。不特山水称妙,人物、花草亦恬静闲适,神韵悠然,无一毫妩媚习气。康熙元年(一六六二)与周亮工会于高座寺,为亮工作画。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尚作古道独行图。张庚称为笔墨中之散仙。工刻印,秀远如其人。著双镜亭诗、上药亭诗余。按历代画史汇传作一名观非是,当作观,即风字也。张观另有其人。传世作品有《诸葛亮像》轴,辑入《故宫名画三百种》﹔《观瀑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赏枫图》轴,藏日本奈良大和文华馆﹔《为北觐写山水册》,《嗅菊图》轴,均辑入《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能诗词,创作有《双镜庵诗钞》、《上药亭诗余》。还有《论画简四通辑》入周亮工《尺牍新钞》。《国[清]朝画徵录、桐阴论画、江宁府志、昭代尺牍小传、广印人传》
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张风教授简介张风,女,教授

,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研专家。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临床部副主任、眼底病专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全国激光医学学会青年委员、眼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激光医学学会委员,北京光学会理事,《眼科》《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杂志编委;《中华眼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全科医生杂志》审稿人。
198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8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从事眼科临床工作 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眼底病的诊治,在眼底病专业方面有较深造诣,2000年以来,在国内作为数不多的单位引进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使以往束手无策的老年性黄斑变性为代表的一类疾病有了新的治疗手段。尤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造影、眼部光学相干断层照相技术等眼底病的诊断方面、对眼底病的药物和激光治疗达到较高的水平。擅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尤对原发和继发的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性疾病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处理,每年完此类手术200多台。2000年以来,在国内作为数不多的单位引进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使以往束手无策的老年性黄斑变性为代表的一类疾病有了新的治疗手段。
自1998年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高科技实验室重点课题、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的科研工作。主攻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眼部新生血管这一前沿课题,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进口光敏剂对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光动力学治疗的临床研究,目前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目前正致力于光动力学治疗眼部新生血管的国产化研究。这一项目的研究在国内为首创,在实用性、先进性有较高的水平,为治疗致盲、致残率极高的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
承担的科研项目
1998~2001年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光动力学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性研究(已完成);
2000~2002年 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防治的临床与实验性研究 。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
1.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的吲哚菁绿造影观察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8;14:84~87 (第一作者) ;
2.复杂性视网膜玻璃体手术的光凝治疗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7;13:201~203 (第一作者);
3.双眼Coats病 眼科 1997;6:205~206 (第一作者) ;
4.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观察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0;16:9~11 (第一作者);
5.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0;16:220~223(第一作者);
6.多波长激光在视网膜血管畸形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医刊 2001;36:21~22 (第一作者);
7.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关问题和对策 中国医刊 2002;37:6~8 (第一作者)
获奖情况
:
1.1998年 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三等 第一作者 ;
2.2001年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在眼底病诊断中的应用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三等 第一作者 ;
3.1995年 黄斑前膜的手术治疗及电镜观察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三等 第四作者;
4.1996年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三等 第三作者 ;
5.1996年 二极管激光治疗眼底病变 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 二等 第三作者 ;
6.2001年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底病诊断中的应用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三等 第三作者 。
重要奖项
1:入选北京市十百千人才工程,2002;
2:入选北京市十百千人才工程,2001;
3: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001 ;
4: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998 ;
5: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1996 ;
6: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1996 ;
7: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995 ;
8: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1993 ;
9: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