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洽
1.南宋人张洽[1160-1237]
字元德,号主一。今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彭泽人,张绂子。南宋嘉定元年[1208]进士,南宋著名理学家。
洽少聪明好学,尝取管子的“思之思之又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之语,以为穷理之要。博学能文,负有声誉。“自《六经》传注而下,比究其指归,至於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尤以专治《春秋》名噪一时。
历官松滋尉、袁州司理参军,知永新县、池州通判,皆有政绩。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提点江东刑狱袁甫,“以白鹿洞书院废驰”,请洽为山长。端平初年,召赴都堂审察,以疾不赴,调至秘阁,亦辞不就,主管建康崇禧观。
宋理宗赵昀曾多次召洽进朝讲解经书,并重用。洽辞不就职,专心研究理学。其师朱熹去世后,曾一度出任白鹿洞书院山长,在白鹿洞书院内实行“选好学之士,日与讲谠,而汰其不率教者,凡养士之田干没于豪右者复之”。洽择优而授,因材施教,并清查学田,白鹿洞书院再次兴旺。
南宋晚期,1210年洽回到家乡,在临江镇城临袁水创办樟树第一所书院棘(原字为上下结构,电脑打不出来)清江书院。书院内市制了学田,仿白鹿洞书院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并聘请名儒担任讲席。重智能开发,主“因材施教”对发展书院起了重要作用。
张洽著有《春秋集注》、《春秋集传》、《左氏蒙求》、《张文宪文集》、《续通鉴长编事略》、《历代郡县地理沿革表》。其中的名著《春秋集注》、《春秋集传》,为明代科学之学关于《春秋经》的“教科书”之一,与《左氏》、《公羊》、《谷梁》、《胡安国》等传注一样得到重视。
宋嘉熙元年[1237年]10月卒于家,年七十七。
2.清人[清](一七一八至?)字月川(一作名玉川,字在阳),号圆光道士,又号青篛古渔,有印文曰白云渡口渔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一作浙江人,或作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宗苍族子。善山水,得其法。中年游藩邸,纵观珍秘,晚则契心禅院,一写性灵,结庐栖霞山侧,臼幽居。有自写嵩山图,为平生最得意笔。或叩以画法曰:“细画虫收拾,矗画细收拾。”又询用何笔?曰:“软纸用硬笔,硬纸用软笔。”卒年九十余。《墨香居画识、桐阴论画、扬州画舫录、红豆树馆书画记、墨林今话、武阳合志》
代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