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特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通用名】复方克霉唑软膏

耳特净
耳特净

【商品名】耳特净(Otomax)

【英文名】Compound Clotrimazole Ointment

【主要成分】克霉唑、倍他米松戊酸酯、硫酸庆大霉素

【性状】白色或灰色软膏。

【药理作用】

1、克霉唑:高效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病原体的分裂和生长,用于治疗各种酵母菌病原体引起的皮肤感染。

2、倍他米松戊酸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高度的糖皮质激素活性和轻度的盐皮质激素活性,具有快速消肿、抑制瘙痒,减少自我创伤作用。效果是泼尼松的8倍。

3、硫酸庆大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发挥其杀菌作用,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4、克霉唑 — 倍他米松戊酸酯 — 硫酸庆大霉素:三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具有抗真菌、抗炎症和抗细菌作用,可有效治疗因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外耳炎,同时可以减轻耳部不适、红斑、外分泌物、怪味等。

5、佐剂:为含矿物油的碳氢化合物,专门对抗黑色蜡状的“马拉色菌耳朵”。温和融解结块的蜡状耳垢。让药物与皮肤有效接触,保证杀菌效果。不污染毛皮及宠物主人的衣服、家具等。

【适应症】

1、犬急慢性外耳炎。

2、皮癣。

3、趾间炎。

4、阴囊炎。

5、肛门腺炎。

6、皮肤失调。

7、蚊虫叮咬引起的瘙痒。

【用法用量】

1、外耳炎:治疗前应彻底清除外耳并擦干,移去外来物质、碎屑、累积的分泌物等,清除多余的耳毛。体重小于15公斤的犬,每只耳朵滴4滴,一天2次。体重大于15公斤的犬,每只耳朵滴8滴,一天2次。滴后适当的按摩耳朵确保药物均匀分布。

2、皮癣、趾间炎、阴囊炎、肛门腺炎、皮肤失调、瘙痒:适量涂抹于患处。

3、连续给药7天。

【注意事项】

1、不能用于耳膜穿孔的犬。

2、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停止用药并使用适当的替代疗法。

【休药期】无

【规格】7.5克/支。

【贮藏】2-25℃密闭保存。

【有效期】2年

【生产企业】英特威/先灵葆雅 Intervet/Schering-Plough

【进口兽药注册证号】(2009)外兽药证字05号

【外耳炎定义】

外耳道上皮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有时伴发耳廓疾病或中耳炎。慢性外耳炎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

【外耳炎症状】

主要表现为瘙痒、耳廓和耳道红斑,耳内分泌物(耳屎)过多及有异味,严重时可能化脓并发出恶臭,甚至增生闭塞耳道。因为瘙痒,患病的犬猫常表现摇头、抓耳、摩擦耳部等行为。由于耳的疼痛,使动物的头部向患侧倾斜、低下。

【外耳炎病因】

1、原发性

(1)寄生虫。螨虫是最常见的耳内寄生虫。猫的外耳炎50%为螨虫引起,犬为5-10%。大多数猫有免疫反应,能阻止进一步感染。蠕形螨可能局限于耳廓,但皮肤的其他部位也可能被感染。猫感染时可引起耵聍腺性外耳炎。疥螨、耳螨、苍蝇、虱蚤多在耳廓寄生,很少引起外耳道疾病。硬蜱、恙螨能侵害耳廓和外耳道。有棘耳蜱,梅格宁残喙蜱也能引起外耳道疾病。

耳特净

(2)异物。植物芒刺、狗尾草。脏物、皮屑。粉末样药物。脱落的毛发。

(3)特异性反应。在那些具有特异性反应的犬,出现过敏性外耳炎的比例在50%以上。外耳炎可能是唯一的临床症状。

(4)食物过敏。犬食物过敏时,80%出现过敏性外耳炎。外耳炎可能是唯一的临床症状。

(5)接触性过敏。对那些在治疗过程中耳病进一步明显恶化的病例,应怀疑接触性过敏。

(6)角化异常。最常见的是皮脂溢性疾病。脂肪酸对耳道上皮有刺激作用。其它引起角化异常的因素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雄性雌性化综合症,塞尔托利细胞或间质细胞肿瘤以及卵巢功能异常。

(7)免疫性皮肤病。包括落叶状天疱疮、红斑性天疱疮、皮肤红斑狼疮、全身性红斑狼疮、寻常性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和药疹。耳廓比耳道的症状明显。

(8)肿瘤。猫的炎性息肉可表现为单侧性外耳炎。其他肿瘤包括皮脂腺瘤,基底细胞瘤、肥大细胞瘤、耵聍腺肿瘤、纤维瘤、纤维肉瘤、软骨瘤、软骨肉瘤、鳞状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

(9)其它疾病。幼畜蜂窝织炎(幼畜窒息)。锌—应答性皮肤病。牛头致死性肢皮炎。

2、易感性

(1)耳构型异常。耳道狭窄。大而且下垂的耳廓和耳道内的毛发使通气量减少,耳内温度升高,湿度大。拉布拉多猎犬、美国可卡猎犬、英国激飞猎犬的毛囊及顶浆分泌腺数量都较多。

(2)耳道上皮损伤。由于长期耳湿或清洗后不适当的拭干。角质层屏障机能丧失,上皮层受到侵渍。

(3)耳道阻塞。急性炎症引起的上皮肿胀,可使耳道变窄。肿瘤阻塞耳道。

(4)全身性疾病。猫白血病、猫免疫缺陷病、犬细小病毒病和犬瘟热。

3、持久性

(1)细菌。耳的环境或耳道的改变为细菌繁殖提供条件。正常的耳内有少量细菌存在。与外耳炎有关的细菌为中间型葡萄球菌,表面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

(2)真菌。马拉色霉菌为最常见的侵害耳的真菌。其它的有念珠菌,曲霉菌,毛癣菌,小孢子菌。

(3)中耳炎。中耳炎多为细菌性的,可使外耳炎复发。

(4)渐进性病理学变化。阻塞耳道,使耳垢形成增多,降低自然的清除能力,并使人工清理和局部用药变得困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