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种子格兰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格兰德(Grande)

格兰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选育而成新品种。该品种为双交杂交一代种,属于中熟品种。株型高大,嫩茎比较粗大,平均单茎重23.6—27.6克,丰产性强,笋尖锥形略带紫色,鳞片抱合紧凑,在夏季高温条件下也不易散头。对茎枯病、褐斑病抗性中等,对镰刀菌属的病菌和锈病具有较高的耐性,不感染芦笋2号潜伏病毒。格兰德是目前栽培白芦笋的最理想的品种

双因子杂交种,绿白兼用,笋茎粗大、整齐、笋尖紧抱、

高温下散头率低,长势旺,第一分枝位53.2厘米,抗

病强、抽茎多、质量优,成年笋亩产1500公斤左右。

是当今世界芦笋中最优良品种。芦笋营养价值与用途

被称为“蔬菜之王”的芦笋营养价值最高,每1千克鲜芦笋中,含蛋白质25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50克,粗纤维7克,钙220毫克,磷620毫克,钠20毫克,镁200毫克,钾2.78克,铁10毫克,铜0.4毫克,维生素A900国际单位,维生素C330毫克,维生素B1:1.8毫克,维生素B2:0.2毫克,烟酸15毫克,泛酸6.2毫克,维生素B6:1.5毫克,叶酸1.09毫克,生物素17微克,可放出热量109.2千焦耳。芦笋以嫩茎供食用,质地鲜嫩,风味鲜美,柔嫩可口。除了能佐餐、增食欲、助消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外,因含有较多的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及其他多种舀体皂甙物质,可防癌抗癌,对心血管病、水肿、膀胱等疾病均有疗效。天门冬酰胺酶是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因而,芦笋已成为保健蔬菜之一,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采用芦笋为主要原料的抗癌药,保健品,这是它能在世界上大面积种植,畅销不衰的重要原因。

芦笋的介绍

第一章 概述

芦笋学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为多年草本植物。称其芦笋,是因为主要供食用的嫩茎,形似芦苇的嫩茎和竹笋,故我国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习惯将石刁柏称为芦笋。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有“疏菜之王”的美称,在欧洲其消费仅次于番茄、刀豆、蘑菇和豌豆。近年来,芦笋栽培区已由原来集中在寒温带发展到全球性栽培,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紧销,供不应求,在我国市场也日益畅销,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我国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作物。

第一节 芦笋的营养价值和药物价值

芦笋除具有独特鲜美的风味以外,营养价值也高于一般蔬菜、水果及蘑菇等为国际流行的高档保健蔬菜。据测定,每100克鲜芦笋嫩茎中含蛋白质1.62-2.58克,脂肪0.11-0.34克,碳水化合物2.11-3.66克,矿物质1.2克,纤维素0.7克,维生素A、B、C的含量比番茄、大白菜高1.8倍,还含有多种微生素,如硒、锰、钼、铬等。经常食用,能补充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作为一种蔬菜和食品,芦笋之所以成为国内市场的紧销商品,主要是因为芦笋有很好的药用功能。研究表明食用芦笋能克服人体疲劳症,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肝炎、肝硬化、肾炎、水肿、膀胱炎等疾病均有疗效,并有治疗白血病的功能。长期使用芦笋能帮助消化,增强食欲,提高肌体免疫力,降低有害物质的毒性,抑制癌细胞的活力,阻止癌症的产生,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

第二节 芦笋栽培的经济效益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它和一般的蔬菜及农作物不同的是:一次播种,育苗、移栽、定植到大田后,可连续采笋多年。种植芦笋不需要年年播种育苗,不但节约资金和劳力,而且在管理上也较方便,发展芦笋生产,除第一年的资金及劳务投入较多外,从第二年开始,只需施肥、农药及田间管理的劳力投入,而其采笋量则从第三年开始进入高产期。在水肥条件较好,技术较高的地方,年采笋量每亩可达800-1000公斤,个别高产田,可达1200公斤,以平均每亩产鲜笋600公斤,按近几年平均作地保护收购价每公斤4元计算,每亩至少收入可达2400元,二年投入与产出比高达1:4左右。而一般的大田作物或蔬菜的投入与产出比1:2左右。农民普遍反映种植芦笋的经济收入是种植其他作物收入的5-8倍。

第三节 芦笋的国际市场前景

欧洲和美洲是芦笋栽培及消费的主要地区。在亚洲,日本是栽培和消费的主要国家。我国芦笋的栽培面积虽然很大,但所产芦笋大部分出口外销,国内的消费量还很少,每年只有3-5万吨,我国的芦笋罐头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和美国,而速冻及鲜芦笋则主要销往日本及我国的香港和部分的欧洲国家,据调查统计,欧盟各国所需芦笋数量逐年增加,且价格也逐年增高,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栽培芦笋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但是每年还要进口约10万吨。目前,世界各国中以中国和西班牙出口芦笋最多,两国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80%左右。我国白芦笋罐头出口价格每吨一般为1400-1800美元。加入世贸组织后,芦笋罐头价格由所增加,但必须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应有的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