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副城
平水副城(平水镇)
平水镇地处绍兴县南部,距绍兴市区12公里,镇域面积173.26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7.1万(其中外来人口1.6万)。境内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县域南部副城、省级中心镇、县五个新型城镇之一。平水镇先后被上级部门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生态镇”、“省级竹笋之乡”、“省级卫生城镇”、“省东海明珠工程”,多次被县委授予“五好乡镇党委”、“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优胜镇”和“科技强镇”。
镇党委、政府以平水副城开发建设为契机,按照“高新产业集聚区、生态休闲居住区、商贸旅游配套区、城郊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集聚山区要素,抢抓发展机遇,努力“推进创业创新,加快富民强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发展。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0.11亿元,同比增长17.56%,财政总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95.33%;工业销售收入50.02亿元,同比增长69.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其中工业投入7.55亿元,同比增长70.51%;自营出口1.38亿美元,同比增长69.02%,合同外资2427万美元,实到外资1222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37.3%和365.4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6元,同比增长15%。
近年来,镇域经济错位发展,块状特色显著,工业集聚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快速推进,实施了“三个一批”项目,电子机电、高档家纺服饰、体育休闲用品等高新产业加快集聚;楼宇经济、假日经济、商贸经济培育成效明显,县域商贸副中心建设渐成气候;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得到深化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功能配套逐渐完善,初步形成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三级规划体系。平水大道、诸绍高速平水出口、平陶公路平水段、王化岭隧道等区域性道路建成或启动建设,“七纵九横”市政道路网初具形象。新农村新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民生加速改善、环境保护更加严格,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
“筑巢引凤,百家争鸣”。目前,县内外广大客商投资平水的热情日益高涨,一大批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纷纷落户平水,使得山青水秀的平水成为一块社会各界一致看好的经济热土、投资乐土。
离镇2公里的平江村有绍兴著名的书法圣地、佛教圣地、旅游胜地云门古寺,云门寺云门寺始建于晋义熙三年(407)。据史书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曾于此隐居,某夜其屋顶忽然出现五彩祥云,王献之将此事上表奏帝,晋安帝遂下诏改建为寺,称“云门寺”,门前石桥名“五云桥”。明万历《会稽志》卷十六元虞集撰《云门寺记》云:“寺本中书令王献之旧宅。东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有五色云见其上,事闻安帝,是以有云门之称也。”云门寺规模曾经十分宏大。从府志记载和所绘地图看,云门山谷口有“云门古刹”、“卓立云门”等数道石牌坊,道旁有著名的“辨才塔”、“丽句亭”。辨才塔为唐太宗赐建,丽句亭亭内留有历代诗人留下的赞美云门的诗章。云门寺共五进:山门、韦驮殿、大雄宝殿、法堂、禅堂。主寺之外,还有“看经院”、“芍师院(忏堂)”和“广福院”等副寺。后来这些副寺也都独立成寺,分别称显圣寺、雍熙寺和寿圣寺。其实附近的寺庵还很多,“云门”只是一个总称。据陆游《云门寺寿圣院记》称:“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金碧飞蛹……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明万历《会稽志》卷十六载:“今云门有寺六:广孝,恩昱诸公所居也;上庵曰广福;看经院曰显圣;闷兴忏院早雍熙;西曰普济;南曰明觉,各有胜地。”足见当时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