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希声尺牍并诗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资料

致希声尺牍并诗帖
《致希声尺牍并诗帖》

【名称】致希声尺牍并诗帖[1]

【又名】《竹前槐后诗帖》,《致希声吾英友尺牍》,《非才当剧帖》

【类别】中国书法

【年代】宋代

【作者】米芾

【规格】纸本,行书,纵29.5厘米,横31.5厘米。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法帖释文芾非才当剧,咫尺音敬*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希声吾英友。芾上。竹前槐后午阴繁,壶领华胥屡往还。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1]

内容简介米芾刚任雍丘县令,立即写信给居住在汴京(河南开封)的友人黎錞,报告升迁的喜讯。书信的开头提到:“非才当剧”(我不是人才却担当大任)这句话,透露出米芾第一次出任地方行政首长,戒慎恐惧的心情。然而,在诗中米芾也回忆起数年前与朋友相聚,共游山川、玩赏文物,或是雅集盛筵的欢乐情景。这种闲适自得的心情,与即将接踵而至的繁忙政事,形成强烈的对比。[1]

1092年(宋元佑七年)初夏,米芾在到处奔波、拜访达官贵人之后,终于获得正式独当一面的官位:担任雍丘县(河南雍丘)的县令。在米芾《致希声尺牍并诗帖》、《烝徒帖》、《岁丰帖》中,可以看到他初上任时的志得意满、喜好高谈阔论县政;不过为了强征粮税一事,他也遭遇到仕途中前所未见的困顿窘况。[1]

米芾初任雍丘县令,也曾有一段短暂悠闲的日子。苏轼由扬州(江苏扬州)返京,途经雍丘,受到米芾盛情的款待,席间米芾不仅以佳肴美酒宴客,也备有文房四宝,他与苏轼两人较量书艺高下,用纸三百幅,这是两位艺术家认识以来,超水准的一次即席演出。[1]

作者简介米芾(1051年-1107年)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