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效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英文名称Fountain Effect

概念释义(一)这是液HeⅡ的一种热机械效应 (thermomechanical effect)。放在液HeⅡ池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内填上金刚砂粉末,两边开口处用棉花塞上,但左边有一开口的毛细管,上部露出池面,这样的管道只有超流部分可通过。若在U形管下部一边加热(如用光辐照),则该处的超流浓度ρs要减小,造成与U管内另一边的超流成分的浓度差,超流成分形成向温度高的方向流动以填补浓度之差,被辐照一边的压力增大,超流液氦就从毛细管上端开口处喷出,可高达30厘米。这种现象称为喷泉效应。

(二)液氦由容器A中通过多孔塞(或极细的毛细管)流出时,A内的液氦的温度升高,这一现象就像机械致热效应,其逆过程称为热机械效应,即:当升高A内的温度时,其中液氦的液面将上升,若A本身是一毛细管,则将观察到液氦从上口喷出,故也称喷泉效应.

相关概念超流(Super fluidity):当液氦(指4He)的温度降到2.17K时,液氦从原来的正常流体突然转变为具有一系列极不寻常的性质的“超流体”,这就是超流现象。氦是目前人们知道的即使在绝对零度,压力不够也不能被冻结成固体的惟一天然物质,有这一性质的另一物质是经人工极化的氢气。在极低温度下,液态氦的粘性会消失,它在任何东西上流动都没有阻力,甚至可以垂直的爬上容器的壁,其传热系数比铜还好。科学家把这种没有阻力的流动叫做超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