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祥巴
名词释义“祥巴”,藏语音译,意为木刻版画。
藏族祥巴不同于藏族传统的佛经版画,也不同于近现代新兴版画,是当代画家在藏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的藏族版画。其艺术特征为:以线刻为基础,以传统唐卡浓郁的色彩为主调,充分吸收藏族艺术中无限丰富的符号和审美资源,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以及艺术家们个人的创作风格。其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明显的地域特色和雅俗共赏的大众精神,还以崭新的创作理念和视觉形态,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审美模式,并以独立、独特、独创的艺术语言实现了对藏族传统版画的超越式深化,推动着当代中国版画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藏族祥巴”不仅在绘制上采用独树一帜的表现方式,而且在颜料和用纸应用上也不断探索和创新,其对各种材料的巧妙应用和处理手法的更新,不仅成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也成为启迪艺术家创作灵感的因素之一:藏族祥巴的绘画颜料采用产于雪域高原的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纯正、品质优异,耐光极佳,耐候性极强,具有色彩历久不褪、色相艳而不俗的特点;藏族祥巴的用纸是用产生高原雪域的狼毒草、沉香等为主要原料,经数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的藏纸,具有防腐、防蛀、防潮的特性。艺术家们在印制作品时,将线条和着色表现方法与藏纸特有的肌理、凹凸、深浅、厚薄巧妙的结合,增添了版画的艺术表现力,使“藏族祥巴”作品独具特色。
材料选用“藏族祥巴”不仅在绘制上采用独树一帜的表现方式,而且在颜料和用纸应用上也不断探索和创新,其对各种材料的巧妙应用和处理手法的更新,不仅成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也成为启迪艺术家创作灵感的因素之一:藏族祥巴的绘画颜料采用产于雪域高原的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纯正、品质优异,耐光极佳,耐候性极强,具有色彩历久不褪、色相艳而不俗的特点;而藏族祥巴的用纸是用产生高原雪域的狼毒草、沉香等为主要原料,经数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的藏纸,具有防腐、防蛀、防潮的特性。艺术家们在印制作品时,将线条和着色表现方法与藏纸特有的肌理、凹凸、深浅、厚薄巧妙的结合,增添了版画的艺术表现力,使“藏族祥巴”作品独具特色。
材料介绍天然矿、植物颜料:藏族传统绘画的颜料以产于雪域的天然矿物、植物为主要生产原料,其制作和应用藏传矿、植物绘画颜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三千年前。与其它地方所产同类颜料相比,藏族绘画颜料因其色泽纯正、品质优异、耐光极佳、耐候性极强,历千年而不明显褪色而享誉四海。
这些天然矿、植物提取物既可做颜料绘画,也可入药治病,被称为“藏药”、“藏颜”。矿物颜料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们是从晶体矿石提炼出来的天然结晶矿物,可使画面产生光泽,且更增加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植物颜料主要提取自雪域地区比较罕见的花、草、树木的叶、皮等,耐光耐热,具有极佳的色彩寿命。
藏族传统绘画技法讲究用线条描绘形状,用颜色来表现其面貌。就线描与颜色之间的关系而论,藏族画家有这样的比喻:形态虽佳着色差,如同美女着褴褛,难现婀娜娇美体;形劣色佳不足取,如同八旬涂脂粉,难能打动贤者心。“藏族祥巴”摒弃人工化学合成颜料而采用天然矿、植物为专用颜料,更好的体现了藏族祥巴在色彩上的优势,增加了藏族祥巴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生命力,也弥补了人工合成颜料的耐光、耐候性较差,容易被氧化或因发生光化学反应而褪色变质,颜色保存期相对短的问题。藏纸:古老的藏纸是西藏特有的文化产品,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藏纸不怕虫蛀鼠咬、不腐烂、不变色、质地坚韧、不易撕破、耐折叠、耐磨等特点,因而被大量用于宗教典籍、政府官文的书写和印刷。故有“西藏的历史是在藏纸上”之说。
藏纸的所有材料都是来自于雪域高原上生长的植物,由狼毒草、沉香、大麻等为原料。一般都有去皮、划捣、蒸煮、沤制、漂洗、捣料、打浆、抄造等数十道工序加工制成各种不同用途和等级的藏纸,具有质地柔韧,经久耐用,墨汁不易渗透,字迹不会模糊等特点。色彩也丰富多样,具有装饰美感。藏纸作为雪域高原孕育出的神奇而独特文明的一部分,目前已经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