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类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文献分类法

文献分类是指根据文献内容和形式的异向,按照一定的体系有系统地组织和区分文献。为便于文献检索,文献分类方法必须做到科学合理。文献分类方法(简称分类法)是由许多类目根据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分类体系,并用标记符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其先后次序。它是情报图书部门日常用以类分文献、组织藏书的工具。文献分类法的表现形式是分类表。

分类法有多种多样,按其编制方法可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和列举-组配混合式,按其所反映的内容,可分为综合性分类法和专业分类法。

中国目前的文献分类方法主要有五种:(1)《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国法》是由北京图书馆等发起编制的。1975年出版,共分5个基本部类,下分22个大类、标记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号码,严格按小数制方式排列。(2)《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是中国科技情报所等单位在《中国法》基础上,进行加细和适当修订而编制成的,1975年出版。体系结构、标记符号与《中国法》基本相同。(3)《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由中科院图书馆编制,1958年出版。共分5大部25大类,标记采用阿拉伯数字,号码分两部分:大类及其主要类目采用00-99的顺序数字,细分类目采用小数制。(4)《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人大法》,是人民大学图书馆编制,1953年出版,分4大部17大类,号码采用阿拉伯数字。(5)《国际图书集成分类法》,是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胡昌志在国内外分类法处于困顿的背景下编制的新型图书分类法,编著者分析了中图法从理论到运用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主张以形式逻辑作为图书分类理论基础;提出了文献传承律、交叉学科定位律等突破性的划分思维和排序技术,为图书分类由职业化向大众化转型,开辟了新途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