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学针灸精华
图书信息

书 名: 新安医学针灸精华
作者:胡玲 陈雪功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1月
ISBN: 9787802317604
开本: 16开
定价: 32.00 元
内容简介《新安医学针灸精华》内容简介:新安医学之所以彪炳于世,反映了它在我国古代医药文化中难以与之相比的“软实力”。新安地区名医之众,名著之多,它在医学传承、创新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重大影响众所周知。新安医学历史久远,迄于明、清发展到鼎盛时期。名医名著在全国各地区医学中,不断呈现亮点、异彩,使之益趋璀璨、辉煌,令人过目难忘。特别是关于新安名医名著中的若干学验精华,将为宇内各国各族人民在防治(包括“治未病”和提高国际医学诊疗水平等)、保健等方面作出重大而难以估量的贡献。
作者简介丛书主编简介:
王键,1956年出生于安徽歙县新安王氏医学世家,现为安徽中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安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科与技术带头人、新安医学研究省级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期从事新安医学的继承整理与临床应用研究,参编了《新安医籍丛刊》、《新安医籍考》,主编了《新安医学精华丛书》、《新安医家名著丛书》,发表了一系列新安医学研究的学术论文。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理事长、内经分会副理事长、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图书目录上篇 绪论
一、新安医学代表性针灸医家及医著
二、新安医家针灸学术思想与特点概述
(一)法宗《内》《难》,尊而不泥
(二)学派纷呈,兼容并蓄
(三)识脉察形,分经分部
(四)针药一理,针医汇通
三、新安医家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
(一)精研医理,发皇古义
(二)著辞案形,惠泽后学
(三)针推灸箤,丰富临床
中篇 新安医家针灸学术思想
一、王国瑞的针灸学术思想
(一)唱吟易记,施术显效
(二)创立飞腾八法,完善子午流注
(三)配穴秘诀,心要传世
(四)一针多穴,承前启后
(五)手法精湛,法随病施
二、汪机的针灸学术思想
(一)《素》《难》所论,刺法之正
(二)凡用针灸,必先察脉
(三)因病施治,治无定穴
(四)疮疡用灸,回生之功
(五)针砭无补,无病不灸
三、徐春甫的针灸学术思想
(一)勾玄《灵》《素》,宏纲大旨
(二)针药兼用,灸炳为先
(三)归经辨治,施治有时
四、吴昆的针灸学术思想
(一)针药一理,针药兼施,各有长短
(二)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敢于质疑
(三)取穴精当,配伍合理,注重疗效
五、余懋的推拿学术思想
(一)推拿一法,无损有益
(二)男女有别,补泻有异,适度调和
(三)小儿惊风,证型不同,手法有别
(四)推拿灸药,轻重缓急,相机而用
(五)小儿推拿,切乳子脉,判证吉凶
六、汪昂的针灸学术思想
(一)灵枢经脉,证治纲领
(二)歌诀诵记,执简驭繁
七、吴谦的针灸学术思想
(一)穴位主治,多有发挥
(二)分经分部,条理清晰
(三)按部列穴,功效分明
(四)特定腧穴,全面具体
(五)或刺或灸,因部而异
(六)重视奇穴,灸治急症
八、吴亦鼎的针灸学术思想
(一)补偏救弊,力倡灸法
(二)灸法之要,明证审穴
(三)灸针并重,相辅相成
(四)阐发灸理,指导临床
九、郑梅涧的针灸学术思想
(一)针刺开导去喉风
(二)破皮针法消红肿
(三)循经组穴相得益
十、王君萃的针灸学术思想
(一)拔婴保赤,尤重惊风
(二)以形统惊,首尊烧针
(三)传心会目,著辞案形
(四)灵活权变,兼顾他法
(五)常穴奇用,因病而异
下篇 新安医家针灸治疗各科病证
一、内科病证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哮喘
(四)肺痨
(五)疟疾
(六)中暑
(七)噎膈
(八)胃痛
(九)呕吐
(十)腹痛
(十一)泄泻
(十二)便秘
(十三)脱肛
(十四)胁痛
(十五)黄疸
(十六)消渴
(十七)水肿
(十八)心悸
(十九)癫狂
(二十)癫痫
(二十一)癃闭
(二十二)腰痛
(二十三)遗精
(二十四)头痛
(二十五)眩晕
(二十六)中风
(二十七)面瘫
(二十八)痿证
(二十九)痹证
(三十)虚劳
(三十一)血证
二、妇儿科病证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闭经
(四)崩漏
(五)带下病
(六)滞产
(七)产后乳少
(八)不孕症
(九)子宫脱垂
(十)痄腮
(十一)疳疾
三、外科、五官科病证
(一)疔疮
(二)乳痈
(三)痔疮
(四)疝气
(五)肘劳
(六)落枕
(七)漏肩风
(八)荨麻疹
(九)咽喉肿痛
(十)牙痛
(十一)目疾
(十二)鼻疾
(十三)耳疾
附录一:《新安医籍考》记载的针灸类书籍
附录二:《新安医籍丛刊·针灸类》记载的针灸书籍
附录三:新安医家针灸医论原文摘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