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害羞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膀胱害羞症学名Paruresis又称Shy Bladder Syndrome、害羞的膀胱综合症、境遇性排尿障碍、尿羞症、公厕恐惧症等是一种社会恐慌症。患者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形下,出现排尿困难或无法排尿的情况。

成因膀胱害羞症的成因目前还在研究中,一般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伴有显著的生理症状。

症状通常的症状是:患者在一次或几次不愉快的排尿经验后,变得对在他人面前排尿感到焦虑。为了遣散这种焦虑,患者往往用更大的努力排尿,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排尿变得越发困难,反过来增加焦虑。患者因此感到羞耻,不得不限制自己的生活以逃避这种场合的发生,如不去公共厕所等。

影响有研究显示膀胱害羞症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疾病。其学名“Paruresis”是由 Williams 和 Degenhart 在1954年的一篇论文 里发明的。在该论文里,他们调查了1419个大学生,发现14.4%有偶然或经常的膀胱害羞经历。美国最近的调查显示,大约有7%的人口患有该病。

治疗治疗方法类似其他的心理恐慌症。行为疗法、抗焦虑药物等都有疗效。如果患者对该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并得到适当的治疗,绝大多数都可以把症状控制在可掌握的范围内。

另外,患者也可使用一些小技巧,如随身携带便携式导尿管(100%成功率,欧美医生推荐的做法)。或者使用单独的厕所、公共厕所的隔间。最重要的是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此感到羞耻,因为这只是一种临床疾病,与糖尿病、心脏病等没什么两样,而没有人会因为得糖尿病而羞耻。患者也可大方的把自己的“小癖”坦诚的告诉身旁的人,绝大多数人会很谅解,并迅速走开(毕竟,方便过后,别人也没有理由留在厕所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