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十谈养生
图书信息
书 名: 从一到十谈养生
作者:张雪亮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ISBN: 9787200079531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元
作者简介个人简介张雪亮 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1][2]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先后从师于已故伤寒大师刘渡舟、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孙孔令诩教授。相关研究张雪亮教授从事中医养生理论相关研究多年,对中医养生理论和实践有独到见解与发挥,已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医食疗学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医学已病防变理论、特殊人群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型调查分析、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应对策略、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与绩效评价研究等。对亚健康中医调治、妇女月子哺乳养生、养胎优生优育、古代养生文献、穴位贴敷治未病等领域也有相关研究。张教授长年致力推广中医养生防病的学术教育及中医养生科普类讲座,出版相关著作多部,包括《中医养生保健学》、《基层医生临床实用全书》、《健康管理师》、《现代肥胖症与减肥疗法》、《简明中医美白学》等书籍。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多个科研项目,创建食疗双重干预方法。
指导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常常讲到“天人合一”这个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在儒家、道家、禅宗等几家观点并存的情况下,运用到中医学上则有其特殊而实际的指导价值。
从一到十谈养生》亮点系统、完整、生动、深入浅出谈论中医养生第一书。
学习中医养生的奠基之作。
养生保健入门,一学就通。
作者来自中医界第一权威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长期从事中医培训、中医养生研究 包括理论与实践。
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嫡孙孔令诩作序推荐,孔子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题词。
内容简介本书弥补了大众健康类图书的断章取义、管中窥豹的偏缺,将中医理论中最骨干、最重要的东西用“一”到“十”10个数字系统地串起来,对学习中医达到养生保健的人士具有宏观指导意义,从而对养生有整体了解。
天人合一,养生之本。
阴阳二气,平衡养生。
调理三焦,外动内静,身动心静。
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因人养生。
五行生克,对应五脏,。
六邪袭身,百病祸首。
七情过度,养生大忌。
八纲辨证,八法对证。
九种体质,辨证调理。
十全大补,喜登寿域。
图书目录前言
第一讲天人舍一是养生之本
养生大整体观念——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循天时之变,四季养生
灵活应对各种病症
防治科技发展带来的现代病
正确理解顺应自然:缺什么补什么对吗
养生小整体观念——人身亦一小天地
看内科还是看外科
引发咳嗽的一定是肺吗
女性病症必问月经
经络相通.肝胆相照
健康的最高标准是形神合一
第二讲阴阳二乏关系中医养生的方方面面
阴阳是中医的核心
中医西医是两种体系
看中医好还是看西医好
中西医名词不能画等号
中医治疗急症也有优势
第三讲调理三焦.身动心静
人体之气通过三焦充沛于全身
是药三分毒吗
绝大部分中药比西药安全得多
毒药也能治大病
养生中不可不知的一些药品名单
气功三调——调身、调息、调心
外动内静,身动心静
中医养生五忌
若要身体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你的孩子为什么爱得病
三分治.七分养
糖尿病为何发展成了肾衰竭
带病也可以长寿
养生中最重要的穴位——足三里、三阴交
常拍足三里,防病又健身
经常揉按三阴交,养生保健好处多
中药三大类
第四讲四诊舍参.因人养生
中医的四诊
中医不用问诊能看出病来吗
中医号脉能号出男孩女孩吗
中药也有性格
中医有四个穴位很重要
中医的四大经典
不要神化经典
要乐于学习经典
第五讲互行配合五脏,健康的体质是平衡
中医的多边关系——五行学说
五行和五味
五行和五脏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五行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养生有五难
第六讲养生要素六邪、顺六经
养生中不得不防的六种邪气
风邪易致人感冒
寒邪伤人怕冷疼痛
暑邪易致人中暑
湿邪易致人疲乏
燥邪易伤津液
火邪易致人身上起疮
经络在哪里?说说六经
第七讲调节七情,自在养生
养生切忌七情过度
七情过度易伤脏腑
健康生活要远离肝郁
得病多因想不开,不如自在养生
中药是怎么搭配的:七种方剂
第八讲八级辩证,八法对证
八纲辨证
中医八纲
中医八纲辨证
用药如用兵:中药调理治病八大法
汗法切忌关门打狗
吐法适用于急症
下法见效快
和法就是找一个平衡点
温法可治疗阳虚
清法可治疗热证
消法可治疗积食不化
补法可治疗虚证
第九讲畅通身俸九窍,调理九种体质
九窍要通。通则无病
眼睛保健四法
耳窍保健五法
鼻窍保健八法
口腔保健二法
通二阴
九种体质,养生各异
体质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辨别体质
你是什么体质
用膳食来调养你的体质
第十讲十全大补须对征,正确进补登寿城
补出来的毛病
什么人需要补
不要跟着感觉补
进补要辨证,亏什么补什么
进补要各取所需
附录1 人生百病歌和人生百药歌
附录2 古今名人养生经验
附录3 他们为什么反中医
推荐序我与雪亮的缘分要追溯到1993年。那个时候,他刚刚从坦桑尼亚做艾滋病研究归来,出于对中医养生的浓厚兴趣,他没有继续艾滋病的研究,而是选择到我的养生室。看着这个忠厚直爽、外粗内细的山东小伙子,我打心眼里喜欢。1997年,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开始报名,雪亮提出要做我的弟子,我考虑他是中医泰斗刘渡舟老师的学生,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妥。因为当年我在北京中医学院读书的时候,《伤寒论》是刘老教的,刘老也是我的老师。但看雪亮情真意切,非常坚持,我也就同意了。
雪亮是我几个学生中颇具特色的一位,这个特色不是指别的什么,而是指他对中医,尤其是对中医经典的深刻悟性以及对中医学不同寻常的热爱与追求,这是难能可贵和值得赞许的。雪亮对经典的执著与热爱,以及在经典中医研修方面所达到的境界,已在这部书稿中充分地展现出来,相信各位在阅读此书后,应该有所感,有所得。
雪亮是20世纪80年代从山东考到北京来的少数研究生之一,曾经是学校里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他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和长期反复探索的临床实践,一步一步走上了治病救人的大医之路,我心中颇感欣慰。
相识至今已近20载,名分上我们是师徒,相互砥砺,教学相长;工作中又是挚友,精诚团结,问难答疑;生活上又情同父子,心心相印,一往情深。
雪亮为人低调,治学严谨,喜欢厚积薄发。无论研习中医经典有所心得,还是临床诊疗多所感悟,总喜欢付诸笔记,反复揣摩而不轻易示人。沉淀至厚而无疑碍者,方肯付梓发表。从医20余年来,雪亮发表的论文不是最多的,但我敢说篇篇是精品,句句有新意,其中蕴涵着真知灼见而不乏创新思维,是深得中医治学之奥义者。
《从一到十谈养生》是雪亮积数年之功的扛鼎之作,即将付梓之际来找我索序。诊疗之余,我是抱着先睹为快的心情认真研读此书的。展卷细读,收获良多;掩卷沉思,感慨万千。雪亮讲中医,不仅观点纯正,言之有据,而且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加之文采飞扬,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哲人发聩解谜,似雅士行吟低唱。他的言谈中没有不着边际的呓语,没有似是而非的钩玄,于平淡中能把三焦、四诊、五味、六淫、七情、八纲这些深奥艰涩的中医之理讲得如此明晰透彻,又如此生动通俗,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余既讶其功夫深,又叹其才学秀。转而思之,这实源于雪亮的学贵沉潜,思贵专一,更源于他淡泊名利,造福社会的精诚医德。我知道,他经常不顾自己疲劳,坚持出诊;倾心带徒,毫无保留;当面对疑难顽症,一时拿不准时,绝不会顾及脸面,敷衍塞责,而是坦诚相告,再行探索,或者虚心向别人请教解疑。
《从一到十谈养生》的问世,能帮助大家对中医有个整体的了解,知道什么是中医,中医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为什么中医养生会受欢迎。还会为希望通过学习中医达到养生保健的人士提供帮助,同时还对学习中医有宏观和具体的指导意义。以此为基石,渐次迈进,对以后学习针灸、推拿、刮痧、拔罐、食疗、手诊、面诊以及其他中医保健方法、养生方法都会有所帮助。中医是一通百通的,中医理论能指导一切中医临床,指导一切中医实践。余以为,这是本书所要表达的深刻主题与主旨所在,也是我欣赏并肯定这部著作的缘由。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深望雪亮笔耕不辍,在中医学领域再铸辉煌。
作者:孔令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