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族
“养牛族”的悄然兴起使“养牛仔裤”这一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惹”来了众家品评。更多人把“养牛”看成是种潮流,是年轻人们彰显个性的前卫手段,而在那些对都市“养牛”有一定认知的人看来,“养牛仔裤”与时尚被无可厚非地划上等号,那些支撑在“养牛”这一现象背后的都市人群,他们赋予了时尚更丰富的内涵———源自于文化层面的冲击力。
牛仔文化催生都市“养牛”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由美国蔓延开来的牛仔文化以一股蓝色热情迅速席卷全球。随着牛仔文化渗透到都市年轻人中,“养牛”现象随之在美国兴起。崇尚牛仔文化的青年人买到一条可心且价格不菲的牛仔裤,而且牛仔裤的百搭特性又省去了经常更换裤装的必要,久而久之,牛仔裤逐渐被穿出贴合身形的褶皱和自然渐褪的色泽,形成了穿着者独有的风格。这,就是都市“养牛”的真正意义。
目前正在留美学习的张小姐结交了几个美国朋友。她告诉记者,美国年轻人对牛仔裤情有独钟。“养牛”在美国早已不再新奇,是个人生活追求的一种表现。很多年轻人买到一条好的牛仔裤很自然地会长期穿在身上,逐渐裤子出现“猫须”———由于穿着自然而然在关节处产生的褶皱。在他们看来“养牛”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牛仔文化已经深度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养牛族”是个综合群体
由于日本年轻人的“追美”情结,都市“养牛”现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于日本形成大规模的风潮,终于又在“哈日”浪潮中被推到中国,其历史也已近十年。在同北京第一代“养牛”推动人,北京“元素”牛仔店的负责人付家琦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养牛”现象涵盖的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群体,其中包括不满足于校服集体化的大中学学生;崇尚简单松散的生活方式的自由职业者;追求时尚个性的潮人等。付家琦特别强调,其实真正热爱“养牛”,并有充足条件将“养牛”的主力军是30岁左右、有一点生活情趣和经济基础的白领阶层。他们平日里忙于工作,闲暇时在着装上要求一定品味,崇尚个性、独立的生活态度,不主张流于街头弄潮,也摒弃盲目单纯地追求时髦。
在西单华威,正在试穿“原牛”的一对年轻夫妻对记者介绍:“现在一些品牌专卖店出售的牛仔裤大多都是新颖时尚的款型,北京专做‘原牛’的小店并不多见,真正好的‘原牛’价格其实比时尚款型的价格高。”有多年“养牛”经验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养牛族”之间也经常交流,大家从事的行业虽然有区别,甚至年龄差异较大,却因为共同的爱好比较有话题。学生“养牛族”,零用钱有限,有时甚至需要借钱买一条价格较高的“原牛”。大家还经常一起开车出去玩,很有情趣。另一位喜爱“养牛”的时尚店店主对记者说:“来买原浆仔裤的人很多,从学生到白领,都是有朝气的年轻人。”
“养牛”不单单是为了时尚
记者还走访了隆福寺、五道口等几个北京著名的潮人聚集地。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看上去非常时尚的年轻人似乎对“养牛”知之甚少,而有些时尚店主则表示听说过这一现象,挺感兴趣但还没有想好是否尝试。一位店主告诉记者,比起牛仔文化,现在明星效应似乎更受年轻人追捧,明星的代言,在年轻人中很有影响力。比如Levi’s在中国推选了陈冠希做代言,这家店主明显感觉到广告中的款式更受欢迎。
“但是我不提倡将‘养牛’简单地看做一种潮流或时尚。”付家琦对记者说,“‘养牛族’们‘养牛’,当然有追求个性和时尚的因素,但大多出于对牛仔文化的热爱或对一条牛仔裤背后的故事的探寻。”目前世界上几大高端牛仔裤品牌,如Denime、Levi’s、Warehouse等几乎都在不同时期推出过具有纪念意义的经典款型,每一个时期都代表不同的牛仔裤历史。“养牛族”们有时需要为淘到一款自己心仪的“原牛”费尽心力,甚至记者还听说曾经有位“养牛族”为买到一款已经停产的“原牛”亲自飞赴美国去体验“淘牛之旅”。
有些“养牛”常识的人都知道,其实“原牛”们并不像目前市场上的牛仔裤那样琳琅满目,买“原牛”一般还需要关注裤子的重量,因为好的“原牛”会采用更地道的牛仔材质,针脚跟纹路等也存在差异,所以挑选“原牛”的过程很缜密。付家琦强调,“养牛”实际上是一个追求生活乐趣的实现过程,是一种纯粹的爱好,并不需要复杂的技术,也没有太多值得注意的规则。目前网络上可以找到许多教白领“养牛”的心得,很多网友普遍认为“养牛”就是不洗裤子,甚至连坐姿都被严格要求,付家琦表示此种做法是有些极端的。在“养牛”的过程中,“养牛族”们最好要尽量多穿同一条仔裤,这样有利于使裤子更贴合身形并自然褪色,但是如果穿脏了,只要像其它衣服一样,拿到洗衣机里转一转,晾干了再穿就好了。
牛仔裤需要“养”是所有爱“牛”人的共识,即使不是专业的“养牛族”,也同样需要怀着“养牛”的态度去呵护仔裤。建议所有爱“牛”人士,偶尔把心爱的牛仔制品拿到温和的阳光下晒一晒,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