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林
淮剧演员简介淮剧演员
江苏省淮剧团著名淮剧小生李少林
艺术简历1920年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幼年做过僮子,后拜淮剧著名包头赵金华为师,先学包头(男旦)后改学小生。
1946年参加联谊淮剧团时联谊剧团有蒯云霞、王凤仙、何叫天、筱文艳、杨占魁、林云霆等70位成员。
1949年加入淮光淮剧团。
1951年与武筱凤(扮演陈杏元)、陆少林(扮演陈春生)合演《二度梅》。
1955年支援江苏镇江市成为镇江市淮剧团(后并入江苏省淮剧团),任团长。
1957年以《状元梦》参加江苏省第一届观摩演出获演员一等奖。
1958年参加江苏省淮剧团,任团长,与蒯云霞、王凤仙、杨桂芳、朱菁华等长期合作。代表作《二度梅》、《赠塔》饰方卿、《状元梦》、《告御状》、《舍妻审妻》(也称《献妻审妻》)中扮演苏正清等主要贡献李少林长期与蒯云霞、王凤仙、杨桂芳、朱菁华、周美云、张云良、华良玉、华美琴等合作演出了许多优秀的现代戏和传统戏。
李派声腔的唱腔的艺术特点是讲究音韵规正、讲究腔词的协调,讲究曲调的逻辑性,同时也讲究板腔曲式的布局合理性和结构的完整性。不管在《重台分别》中的梅良玉还是《告御状》的杨六郞的[自由调],都是平易近人,使听者好不费力。
李派的“拉调”(闪板)与“马派(马麟童)自由调”、“何派(何叫天)的拉调(叠句、连环句)”、“李派(李玉花)旦角唱腔”、“周派(周筱芳)生腔”、“徐派(徐桂芳)老旦”等并称淮剧八大流派。美誉淮剧界盛赞的四少一芳:即指李少林、陆少林、程少楠、王少春和周筱芳
重庆医科大学教授

李少林,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重庆市政协常委。赴国外留学和高访:
1987~1990年,1993年 赴日本国Kyoto University留学
1999年~2000年赴日本国国立癌症中心东病院高访和工作。
从1993年始历任重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重庆市学位委员会成员等。现任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市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中华医学青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肿瘤临床》,《儿童肿瘤》,《Asi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重庆医科大学学报》、《重庆医学》等国内外多部杂志常务编委和编委。重庆市重点学科《肿瘤学》学术带头人。从2000年至今,被卫生部教材办公室聘为临床医学系七年制第一版、五年制第五、六、七版全国统编教材主编,担任两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
科学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五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近五年获科研经费126.5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40 篇,主编专著3部,发表文章被SCI、EI收录10篇,其余Biological Abstract, Medline, INIS Atomindex等收录多篇,发表文章被国内外书刊引用90多次。
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基因反义技术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作用,肿瘤细胞内信号转导干预对肿瘤生长、浸润、转移的影响,抗肿瘤人源抗体筛选及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肿瘤蛋白质组学研究,肿瘤干细胞研究等。
编写教材:主编教材10部,CAI多媒体课件1部,专著3部,参编4部。
现在有在读硕士生13人,博士生9人。已毕业研究生分别在医院、科研单位及高等学校就业。硕士生招生专业:肿瘤学,放射医学,影像医学核医学;博士生招生专业:肿瘤学,影像医学核医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