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府鄞县人。生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卒理宗淳祐十一年,年七十六岁。少能文,从楼昉学,为楼钥称赏。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入太学。1210年(嘉定二年),登进士第,调峡州(今湖北宜昌)教授。累迁国子学录。参与丞相史弥远定策,废太子竑,拥立理宗,后授王宫教授,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签事枢密院事。绍定三年(1230)授参政政事。六年史弥远卒后累官右丞相兼枢密使,疏请召还直臣真德秀等人,为帝采纳,时号“小元祐”。端平二年(1235)特进左丞相。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封申国公。后历封卫国公、越国公。屡辞不已,拜太傅,保宁军节度使,进封齐国公。淳祐七年(1247)获准辞官,放浪湖山,寓身僧刹。两年后复相位。致仕卒,谥忠定,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清之的代言奏对,多不存稿。工笔札,书法遒秀逸致,书迹见《凤墅续法帖》。著有《安晚集》六十卷,《宋史本传》行于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