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思乡病或乡愁指的是“一个生病的人因为他并非身处故乡而感觉到的痛苦”,或者“再也无法见到故乡的恐惧”。

首先提出这个病名的是瑞士医生让·雅各·哈德(Jean-Jacques Harder,1656-1711),他在1678年以希腊文词根(νόστος = nostos = one's homeland = 家乡, άλγος = algos = pain/longing = 痛苦/憧憬)创造而出这个新词。另一种说法是由约翰尼斯·霍费尔(Johannes Hofer,1669-1752)在1688年创造的。(后来这个新词太过于成功地流布,以致于人们忘了它的来源。当这个词汇进入日常生活用语之后,它的原始意义-指一种疾病-已经丢失。)

从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医生会诊断并治疗乡愁。这个词汇在其它的语言里分别为:maladie du pays (country sickness,乡间-疾病,法语),Heimweh(home-pain,家乡-痛,德语)和el mal de corazón(heart-pain,心-痛,西班牙语)。

致死的案例时有耳闻,士兵有时借由解除职务并送返家乡来成功治愈。1978年,罗伯特·汉米尔顿(Robert Hamilton,1749-1830)报导了一个罹患乡愁的士兵的案例。

思家病的案例,有的时候像流行病一样。在军队中,当打胜仗时思家病比较不常见,相反地,战况吃紧时则是比较常见的。史载楚汉战争中,项羽及其军队被困于垓下,汉军士兵唱楚地歌曲以引起楚军思家之情,瓦解战斗力,是为汉语成语“四面楚歌”的来历。

1850年代,思家病已经不被视为一种特定的疾病,而被认为是一个病态过程的征候或者一个阶段。它被认为是忧郁症或自杀倾向的表现。然而,思家病在晚至美国南北战争时仍然在士兵中诊断出。

到了1870年代,把思家病当作医疗范畴的兴趣几乎已经不见了。多数人把这种疾病的减少当作一件好事,进步的结果。但是有些人哀叹于失去这种病的根源-即对家乡的感情。当然,思家病这种现象并没有跟着它的去医疗化而消失。

症状乡愁现在已经不是一种医学上的状态,然而它本质上仍然有非常真实而且是生理上的征候。这些征候可能是,但是不限于:胸腔紧迫、喉咙紧迫、胸口疼痛,而且会引起绝望的情绪。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