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木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康县木耳

概况康县地处陇南山地,气候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1℃,年平均降雨量为856毫米,是甘肃降雨量最多的县份。全县森林面积260万亩,是总面积的47.7%,特别是满山遍野的耳林和红青杠树,为黑木耳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黑木耳,亦称木耳,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木耳属的食用菌。它的别名很多。生于腐木上,形似人耳的称“木耳”丛生于椴木上,如蛾蝶玉立的名“木蛾”;镶嵌于树上,重瓣如浮云的叫“云耳”;背面密披白绒毛者,名“毛木耳”;两面光滑干爽者,则叫“光木耳”。还根据春、夏、秋、冬生产季节的不同而称为“春耳”、“伏耳”、“秋耳”、“雪耳”。尽管木耳名称众多,但其种类只有“毛木耳”和“光木耳”两大类。康县木耳属毛木耳类,具有朵大肉厚、乌黑光润、质地柔软、滑而带爽、气味清香等特点,早在200多年前就闻名遐迩,行销国内外市场。

木耳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构成,其子实体是食用部分。它没有根、茎、叶,也没有叶绿素,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主要依靠其菌丝直接从基质中分解和摄取养料,是一种腐生性很强的杠、柞、橡、栗、榆、槐、桑等坚质树木的腐生菌。

营养价值黑木耳营养丰富,有“素中之肉”之誉。据分析,每100克干品中含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65克、钙358毫克、磷201毫克、铁185毫克、维生素B10.15毫克、维生素B20.55毫克、胡萝卜素0.03毫克。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多处写到木耳的药用功能:“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无枝叶,乃湿热余气所生,主治益气不机、轻身强志、断谷治痔。”近代医学认为:木耳性平、味甘、有小毒,归脾、肾二经,有滋养脾胃、安神润燥、活血祛瘀之功效,主治崩中漏下、痔疮出血、血痢便血、腰腿疼痛、手足抽筋、心血管病、动脉硬化、产后虚弱等疾病。特别是实践证明,木耳具有润肺和清涤胃肠,帮助消化纤维一类物质的特殊功能,是纺织工人、理发员和部分矿业工人的保健食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木耳还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历史溯源我国采食、利用木耳的历史十分悠久。远在公元6世纪30年代,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木耳菹:取枣、桑、榆、柳树边生,犹软湿者。干即不中用,柞木耳亦得。煮五沸,去腥汁,出,置冷水中,净洮。又著酢浆水中洗出,细缕切讫。胡荽、葱白,少著。取香而已。下豉汁,酱清及酢,调和适口。下姜、椒末。甚滑美。”将木耳的生长及食用方法描述得非常细致。现在,木耳的用途比北魏时广泛得多,甘肃仅用康县木耳制作的菜肴就达上百种,是各种宴会上的常见珍馐。

用法【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木耳科木耳属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 Underw.,以子实体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补气血,润肺,止血。用于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高血压病,便秘。

【用法用量】 1~2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简介: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中国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

木耳,又名黑木耳、光木耳,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国内有8个种,云南现有7个种。文山、红河、保山、德宏、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曲靖等地州市都有分布,是中国木耳的生产区,产量居全国第2位。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

木耳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新鲜时软,干后成角 质。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含糖类、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热量306焦、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气、充饥、轻身强智、止血止痛、补血活血等功效。富含多糖胶体,有良好的清滑作用,是矿山工人、纺织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功能。[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