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麻糍制作技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

黄连麻糍制作技艺
黄连麻糍

文化遗产名称:黄连麻糍制作技艺

所属地区: 江西 ·宜春

遗产编号:Ⅷ-3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宜丰县高安市奉新县

遗产级别: 省

概述为江西宜丰、潭山天宝、同安、花桥等地传统米馃,黄莲麻糍由当地特产黄莲糯米及黄莲树灰做原料。其米粒粗而短,粘性介于糯米和梗米之间。黄莲麻糍具有软而不粘、味香色好、煎煮皆宜、饱食不腻等特点。先将糯米碾白、洗净,浸一天一晚,滤干蒸熟,倒入竹盘内拌适量碱水,米饭成金黄色后,用甑蒸第二次,上大气后倒入石臼内,用竹(木)杆舂至不见米粒,表面光滑时,取出搓条,切成长8寸、宽1寸半、厚1寸左右的长条,或填入有花纹的模具内压成圆形饼状,冷却后漂入碱水内。吃时切成片,放如鲜汤内煮熟,加大蒜、辣椒、酱油、味精等调料,或水煮、油炒后,拌白糖或加食盐皆可。

历史奉新县已有2161年的历史。汉晋时期中原战乱频繁,北人避乱南迁,带来不少的农业生产技艺。黄连麻糍就是客家独有的一种传统糕点,也是每年小年前每家必做的一种风味食品。它是煮汤待客的主要原料,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制作黄连麻糍是奉新客家人一种传统技艺。奉新黄连麻糍的传统制作技术注重用料,稻米和黄连碱的特殊种植以及制作技术,注重工艺中的传统手工技艺性,也注重黄连麻糍在馈赠时传统文化礼俗的遵循。因此,黄连麻糍制作技艺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农耕技艺之一。这种制作技术所用的传统工具在《天工开物》第四卷“粹精”篇中有所阐述。[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