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开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吴开祥
吴开祥教授

〖人物简介〗吴开祥,男,1944年12月生,四川省江安县。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教师,教授。宜宾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党务副主任,曾担任过学院副院级调研员。

〖主要经历〗1968年7月四川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毕业。1968年12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步兵15团锻炼;1970年至1980年在中共旺苍县委宣传部工作,1980至1983年在国营五七零厂党委宣传部工作,任副部长;1983年7月-1987年7月在宜宾地委工作,任地委委员,地委宣传部长;1987年7月至2001 年到宜宾师专党委工作任党委副书记;1999年任正校级调研员;2000年12月被评为思想政治教育正教授;2001年任宜宾学院副院级调研员。

1983年到四川省委学校学习《资本论》半年;1990年到省委二党校学习《哲学》、《国民经济管理》半年。1983年7月至1987年7月中共宜宾地委讲师团团长;1984年7月至1987年7月任宜宾地区新闻协会主席;1984年7月至1987年7月任宜宾摄影家协会主席;1984年至1987年任宜宾地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辑委员会主任;1993年至2000年任四川省高校德育研究会理事;2000年至今任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1993年至2000年任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1年至今任宜宾市心下一代工作委员委员、宜宾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党务副主任。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科研成果〗吴开祥在完成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之余,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认真完成了学院规定的科研任务,2005年参加四川省德育研究会的《高校三项改革对思想教育带的新变化与对策》课题研究,2004年参加院级课题《大学生性心理与性性道德与思想道德修养》课题研究。1995年《与雷锋同行》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两课”生成教学法获得院级二等奖;1999年《论当前腐败问题的几点思考》获宜宾市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近来来研究成果如下:

《简论课程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中国青年研究》(全国核心期刊2009年第三期(第三作者)

《和谐校园与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第五期;

《基础理论社会实践改初探》《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五期;

《高校三项改革论文专辑》《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三期;

《论艰苦奋斗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社会科学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 年第12期;

《论艰苦奋斗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科学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第12期

《论WTO与“三个代表”》《三江新论》(宜宾市期刊)005年第五期;

《论党员素质教育的与进俱进》《天府新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10期;

《论“两课”教育与进俱进》

《论高校政治辅导员的现代化素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专刊

《共产党员是“三个代表”的模范实践者》《毛泽东思想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第5期;

《对当前反腐倡廉斗争的几点思考》《社会科学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第五期;

《提高监督水平加强党的建设》《社会科学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0年第五期;

《“一国两制”是统一祖国的最佳途径》《湖湘论坛》(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0年第11期;

《“三个代表”是德育工作的灵魂》《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0年第11期;

《“十六字方针”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四川大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0年增刊;

《政治思想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0年增刊

〖获得荣誉〗1989年获得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民委联合表彰,获得“四川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辑优秀个人奖;1993年参与主研的《一三四五十德育工程》获得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获得四川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代工作先进个人奖;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师德标兵。[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