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喜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邵喜珍,女,1958年6月生,汉族,河北省栾城县人,中共党员。1976年1月参加工作,1982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教育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进修北师大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1997年4月开始任石家庄二中校长兼党委副书记至今,是特级教师。她还兼任河北省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省青联副主席、青联常委,河北师大生物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国家级骨干校长。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十大女杰”,省改革开放20年百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贡献奖”,省政府授予二等功等诸多荣誉和称号。是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燕赵名校的“缔造者”

邵喜珍
邵喜珍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兢兢业业奋斗30年,学校在她领导下获得“二中校风好、教师责任心强、教学质量高”的赞誉。

任校长10多年来,卲喜珍继承和发展了二中厚重的学校文化,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锐意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引领二中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锻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奉献的教师队伍,使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节节攀升。她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学科奥赛为突破口,成功地探索出适合不同学生成长、成才的9条渠道,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二中校风好、教师责任心强、教学质量高”已被社会所公认。

邵喜珍善于学习,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教育观念超前, 在学校建设方面有独到见解,狠抓学校管理,提出了“以德立校,育人为本,从严治校,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建立了“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了“爱岗、敬业、团结、奉献”的二中精神和“坚毅、勤奋、诚朴、健美”的优良校风,实施了“赏识与尊重的教育”,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为突破口,带动了全校教工教育观念的转变。二中不断改革创新,寻找最佳生长点。

她从优化教师队伍、教育手段、教育环境入手,让二中实现跨越式发展。邵喜珍十分重视干部和教师的素质提高,通过“头脑风暴”、“金世纪讲堂”、选派教师进修深造、出国考察等途径,注重对教师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的量化管理,锻造了一支过硬的校长团队和教育事业群体。学校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建立了校园网,并进入国际互联网,将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入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带动了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称赞二中是“河北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第一家”。学校重视办公环境的改善,新建了科技楼、天文馆、天像馆和题词长廊,建设了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全塑胶高标准运动场,使二中成为一所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一流学校。

做为名校,培养大批高质量的精英人才是己任。为此,她坚持改革创新,抢占基础教育制高点。

邵喜珍认为,二中作为河北名校,要为高校培养大批高质量的精英人才。从1999年起,她大胆尝试,更新教学管理模式。打破了划一的培养目标,实行分层次教学;打破了划一的学年制,实行学分制。同时还确定了“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试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邵喜珍的大教育观带领二中跳出基础教育办教育,搭建教育发展平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她把二中放在国际大环境中发展,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签订协议,探索合作办学,搭建国际教育交流平台;在营造自身优质教育品牌内涵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与石家庄炼油厂子弟学校、河北经贸大学附中等6所学校组建二中教育集团,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新华区委、区政府联合创办了全省第一家“社区精神文明教育学院”。

在邵喜珍的带领下,二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校、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素质教育先进校、河北省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等十几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二中的教学改革经验多次在省、市会议上介绍。国家、省、市级报刊、电视台、电台等多次对二中的治学方略、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报道,清华大学校长职业研修班把二中办学经验作为优秀案例,省市领导批示要在全省推广二中“以德立校”的先进经验。同时,邵喜珍作为学者、专家型校长,她主持、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多篇论文获省级二、三等奖,在国家“九五”重点课题“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研究中被评为优秀工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