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蘑
[1]
形态习性玉皇蘑生长的季节性很强,七,八月间,天气炎热,忽雨又晴,最适宜于皇蘑生长。子实体丛生,菌盖初

时扁半球形,后展开,呈漏斗形、偏漏斗形或扁扇形,宽3~11厘米;盖面光滑,鲜黄色,后颜色转浅。菌肉白色,皮下淡黄色,致密,有香气。菌榴延生,白色至淡黄色,幅宽,稍密。菌柄偏生至近中生,近圆柱形,长2~10厘米。粗0.5~1.5厘米。白色或淡黄色,中实,基部常相连。孢子无色,光滑,近圆柱形。[2]
营养价值玉皇蘑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多种成份。尤其是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及完达山脉林区产的玉皇蘑,质优味鲜,堪称菌中佳品,玉皇蘑新采鲜食无论包馅、烹炒、做汤,味道都极美。[1]
食用方法1.鲜菇择洗干净,用沸水掉一下,换清水过凉后,供炒、作馅或凉拌食用,亦可水掉过凉后,拌盐,晒成干菜,供冬季食用;
2.腋制成咸菜。[2]
栽培技术1.原料配方[3]
①棉子皮85%、麸皮12%、糖2%、石膏1%;
②碎玉米芯或豆秸80%、麸皮10%、玉米面9%、石膏1%;
③木屑80%、麸皮18%、石膏1%、糖1%。
2.菌袋制作[3]
生长适温为20~25℃,属中温型食用菌。可在春末、秋初种植。选无霉变的棉子皮或玉米米芯,在阳光下曝晒2天~3天后,加适当比例的水、石膏粉及石灰粉拌匀,闷30分钟~40分钟(玉米芯提前用1%的石灰水堆闷1小时)。料的湿度为60%~65%。高压灭菌125℃保持2.5小时或常压灭菌100℃保持10小时,冷却到25℃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菌种。培养温度22℃~26℃,空气相对湿度70%,经常通风换气。菌袋培育期间防止强光照射,一般经30天菌丝即可长满袋。
3.出菇管理[3]
菌丝长满袋后,再维持3天~7天,即可进行出菇管理。菇房温度保持在15℃~20℃,空气相对湿度85%~95%,拉大温差,注意通风换气并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刺激,约一周后,菌蕾就会大量出现。出菇期间在栽培场所地面、空间增加喷雾2次~3次,并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榆黄蘑从显蕾到采收一般需8天~10天。
4.采收及管理[3]
籽实体菌盖边缘平展或呈小波浪状时即可采收。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采收时一手摁住培养料面,另一手将籽实体拧下,或用刀将籽实体于菌柄基部切下即可。管理得当,可收3潮~4潮菇,一般生物学效率可达80%左右。 采集玉皇蘑要趁其鲜嫩时动手,过时则纤维粗老,难以嚼烂,不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