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口南云竹篙火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所属地区: 江西 ·赣州·宁都县

文化遗产名称:洛口南云竹篙火龙

洛口南云竹篙火龙
洛口南云竹篙火龙

遗产编号:Ⅹ-10

遗产类别:民俗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宁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遗产级别: 省

简介宁都洛口南云竹篙火龙形成和保留在宁都洛口南云村。这里居住着因战乱而南迁的卢氏家族。为抗击瘟疫入侵,他们创造了竹篙火龙这一象征力量和抗争的形式。瘟疫消失后,他们将这一活动形式保留了下来,并不断改进,以资纪念和娱乐,于是形成了这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

竹篙火龙活动,包括火龙虎的制作,火龙虎活动的仪式及其表演等两大部分。其活动形式的古朴、雄浑、绚丽,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的美[1]。

民俗内容洛口镇南云村在每年的中秋节夜,都会举行“竹篙火龙”的民俗活动,据称是要祛邪除魔,村人砍下长约3丈的巨长毛竹,上面绑满浸透油质的纸媒,全村分房出队,共7房,每队出7根竹篙火,共七七四十九根。

洛口南云竹篙火龙

晚饭后,点燃竹篙火,高高举起,游遍全村。远看,7条火龙直指云天,风力吹动火苗,全村照得亮如白昼,竹篙火龙上的朵朵火焰,宛如镶嵌在天幕上的颗颗明珠,流光溢彩,整个场面十分壮观,气势非凡。

这项民俗活动相传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身在异地再远的南云村人也要赶回家,为的就是要参加这“竹篙火龙”活动,所以这里的中秋节比过年还要热闹。

这项民俗活动已被申报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