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路给小鸭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图书信息

让路给小鸭子

书 名: 让路给小鸭子

作者:(美)麦克洛斯基编绘,柯倩华译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

ISBN: 9787543473577

开本: 16开

定价: 34.80元

内容简介本书荣誉:

1942年美国凯迪克金牌奖,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师们推荐的100种书”,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种”,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2001年被美国《出版者周刊》评为“所有时代最畅销童书。”

《纽约时报》的书评说:这是一本最仁慈的书。

是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这本六十多年前的开本巨大的图画书的一个不言而喻的主题。作者用深褐色、略带那么一点暖暖的暗红色的笔触,画了一个警察拦下所有车辆,护送排成一排的鸭子过马路的温情脉脉的故事。

可是,不知为什么,我却始终不觉得作者是在歌颂这种仁慈,相反,我倒觉得作者是在诘问这种仁慈:丧失了家园、徘徊在波士顿上空的野鸭真的需要人类的这种仁慈吗?其实,作者在书里已经把这种不安、焦灼,甚至是愤怒表达得清清楚楚了——野鸭无望地盘旋在天上、几乎轧到野鸭的疯狂的自行车、面对车水马龙,野鸭们发出的刺耳的“嘎嘎”声,不都是可以看成是对人类的一种批判吗?

当然,这话说深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种解读是太过深刻了。

说到这本《让路给小鸭子》,人们说得最多的还是罗伯特·麦克克洛茨基如何获得灵感、如何买了一大堆鸭子养在公寓里画速写……关于最初的灵感,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说作者最初注意到鸭子,还是年轻时每天早晨去美术学校上学、穿过波士顿公园的时候。四年后他回到波士顿,注意到鸭子的安全通行的问题,也见到了一些新闻报道,于是,就萌发了画这样一本书的念头。

至于养鸭子,确有其事,他在凯迪克奖的获奖感言中就证实道:“为了画鸭子,虽然我兜遍了动物园、博物馆和图书馆,获得了知识,但我还想知道活着的鸭子的生态,于是我就买了好几只鸭子,和它们一起生活在公寓里。”据说他为了把鸭子画得栩栩如生,他不但趴在地板上,“平等地”观察鸭子的各种姿势,还把它们放进有水的浴缸,细细观看泳姿与动作。仅仅是为了想知道鸭子在天上飞翔时,喙从下面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他就会把鸭子用毛巾裹上,放到椅子上,然后仰面躺下画上几百张速写。

不过,罗伯特·麦克克洛茨基也确实画活了野鸭马拉夫妇和它们的八个孩子。逼真、传神,还要加上一个词:可爱。当马拉先生和马拉太太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飞抵波士顿时,一只向上振翅,一只向下振翅,我们仿佛听到它们翅膀击打空气的声音,看到它们身上细小的羽毛在风中闪动。当马拉先生一个紧急刹车躲过了自行车时,一片烟尘似乎扑面而来,我们既为它捏了一把汗,又为它那个屁股着地的样子忍俊不禁。那群排成一排、摇摇晃晃地跟着妈妈过马路的小鸭子就更让人喜爱了,你看最后那一只,因为怕掉队急成了什么样子。更好笑的是,你看当听到有路人夸自己的孩子时,马拉太太的路走得多神气啊,还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这本书还有一大看点,就是作者使用了鸟瞰——真正意义上的鸟瞰——的镜头。故事一上来,就是两幅充满迫力的大鸟瞰;隔了几页,又是一连三幅恢弘壮观的大鸟瞰。它们与我们惯常见到的那种鸟瞰不同,因为画面中多了两只飞翔中的野鸭,于是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动感。盘旋、下坠……我们好像是插上了一双翅膀,随同它们一起飞过波士顿的上空。就这样,野鸭的视线和我们的视线在天上重合到了一起,不但让我们看到了故事的舞台,还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人们说到这本书时,还总忘不了提上一句:幽默。

鸭子们说过就不说了,那个热心肠的名叫米其尔的警察的形象也实在是让人过目不忘。小眼睛,大肚子,看着他扭动着臃肿而又逗人发笑的身躯,慌慌张张地吹着哨子奔向马路,又慌慌张张地奔回岗亭时,谁能不笑出声来呢?

《让路给小鸭子》之所以会成为久负盛名的古典之作,我想除了人们说的严密地架构故事的能力、构图大胆、强调细节、巧妙的空间处理、出色的写实力以及石版画风格的对开大画面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作者对待图画书的那种虔诚的态度。要知道,他出版这本《让路给小鸭子》时,还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小伙子。可是他却一生寡作,一共只出版了八本图画书,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作家。他自己曾经说过,他画一本书,至少要两到三年。

作者简介罗伯特·麦克克洛茨基

1914年9月15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汉密尔顿镇。他在一份自述里说:“我手指刚长到能练音阶时,我便上了钢琴课。接着我又开始玩手风琴、学打鼓,然后是吹奏黑管……可是我又开始迷上了各种电器和机器。我组装了能遥控的小火车和小吊车。我们家的圣诞树能旋转、闪光和乱哼乱叫,它还烧憋了保险丝并让火花乱冒。但是高中时出级刊人家让我画插图,于是我的发明家生涯遂告结束。”

1932年他高中毕业,靠在一次全国性比赛中得到的一笔奖学金,他来到波士顿,在美术学校学习了两年,接着又去纽约深造。但是毕业后他仅仅以低价卖出过几幅水彩画,这使他穷愁潦倒。

有一天,他携着一些作品去拜访一家儿童出版社的编辑。那位女编辑翻了翻他画的中世纪的神话,便说他思路不对,劝他应该画自己最为熟悉的题材,比如家乡的故事。这次见面,成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回到住处,不知不觉便画起记忆中的俄亥俄州小镇上的各种事情,画完了,又配上了文字。后来他一直都是先作画,然后再上配文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是用图来思维的”。第二年,他带着原稿又一次拜访了那家出版社,这样,他终于出版了第一本图画书《蓝弟和口琴》(Lentil,1940)。

这一年,他与担任公立图书馆馆员的佩吉结婚,她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以《滑轮女孩露欣达》(Roller Skates,1936)摘取1937年纽伯瑞奖金奖的罗斯·索耶的女儿。1941年,他以在波士顿公园得到的灵感创作的《让路给小鸭子》,获得了1942年凯迪克奖金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加入陆军,在军中教士兵画画。战后,随着长女莎莎的问世,他携妻子女儿一起搬到了缅因州附近一个风光明媚的小岛上。这个小岛让他终身受益,他总是长时间地观察海岛和海上风光,《缅因的早晨》(One Morning in Maine,1952)和《夏日海湾》(Time of Wonder,1957)都是取材于他在 小岛上的体验。他另外一部有名的作品是获得了1949年凯迪克奖银奖的《莎莎摘浆果》(Blueberries for Sal,1948)。1964年,他取得了迈阿密大学的文学博士。2000年,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活着的传奇人物”名录。

2003年6月30日在缅因州的家中去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