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马山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马山乡位于横县东部,乡人民政府驻马山街,距县城40千米。辖17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54160人。面积142平方千米,辖卫民社区居委会;南面、公平、六壮、新龙、克安、太宁、象旺、长塘、平安、小向、金石、双桥、龙棉、汗桥、西竹、罗板16个村委会。

马山乡-经济建设王朝网络

蜜梨该乡最负盛名的农副产品是蜜梨果,有“蜜梨之乡”的美称,年产蜜梨2464吨,新鲜蜜梨和腌酸蜜梨远销区内外。竹编工艺是该乡的传统工艺,乡镇企业以竹编(年产值超2000万元,创税达100万元,安排就业近万人),淀粉(产量约3000吨,创税40多万元)、红砖和木器(材)生产为支柱,其他产品生产加工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活跃发展。2002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078万元,财税收入36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950万元,总收入6670万元,农业总产值5224万元,粮食总产量1618.6万公斤。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3元。

横县马山乡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种植新品种大余甘果,让这种千年野果变成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果。余甘果,又名牛甘果,是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野生水果。余甘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生产保健食品的优质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早在几年前,余甘果种植就成为了马山乡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由于缺乏技术管理,农民种植的余甘果产量不高,价格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该镇因势利导,经过考察和论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计划将马山乡的余甘果种植扩大到1万亩,并引进余甘果嫁接苗,与公司签订技术和保价收购协议,走“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据悉,余甘果每株可产果30至40公斤,每亩收入可达3000至4000元。目前,该乡已种植新品种余甘果1500亩。

马山乡-文卫建设王朝网络

城乡清洁工程督查组马山乡积极探索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新路子,促进城乡清洁工程不断纵深发展。

该乡成立了“城乡清洁工程督查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和乡人民政府乡长担任,该督查组实行圩日八小时步行巡查。与此同时,各党政班子成员对各自的责任区域,除了平时督查指导搞好环境卫生外,充分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深入街道、市场以及重点公路沿线步行巡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落实该责任区人员整改,促进了保洁工作持续进行。

为了提高保洁质量,该乡将“五乱”整治的重点范围划分为九个责任区,由乡直各单位分区负责,实行包干负责制,各单位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各责任区同时都还有一个责任领导,分别由该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

该乡还充分利用数码相机等工具开展督查工作,把督查发现的问题拍成照片,形成感性材料,召集有关责任人观看,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其责任区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迅速组织整改。

通过建立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该乡的保洁工作得到有效坚持。

马山乡-党政建设王朝网络

党政建设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与群众朝夕相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者。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的选强配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大问题。笔者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出发,结合《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对选配和管理、监督乡镇领导班子作一些思考。7月10日,全市乡镇党政正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在市委党校开班。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50名乡镇党政正职参加培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新民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

王新民就如何更好地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了四点意见:首先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加强学习是工作的需要,是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党员干部、作为党和政府最基层的主要负责人,要学好党章,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十一五”规划,学习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其次是围绕主题,加快发展。新一届乡镇党委必须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以发展促进乡镇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战略重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三是转变作风,求真务实。树立和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认真念好“真”、“实”、“新”三字经。第四是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切实做到尊重民权、顺应民意、维护民利、赢得民心,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在生活上关心群众。

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我市“三农”问题现状及发展方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党风廉政建设》、《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公共财政》、《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设》等。参加这次培训班的乡镇党政正职,多数是今年以来新任职的同志,培训为期一周,实行全封闭式管理。

马山乡-旅游资源王朝网络

李萼楼庄园李萼楼庄园全区少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5年,李萼楼庄园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早就听说横县马山乡李萼楼庄园,一直没有机会参观。近日,记者专程前往采访,才了解到李萼楼庄园之所以出名,不仅在于它是横县境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民宅,还在于它非凡的气势、精湛的建筑工艺和栩栩如生的雕塑。

一砖一瓦尽显奢华

当日,我们邀请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一同前往。李萼楼庄园位于马山乡汗桥村委西汗村。一路上,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陆彩红介绍说,“李萼楼”并非庄园楼名,而是庄园的末代主人,原为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个大地主。因人们对他较为熟悉,加上后期他雇人对庄园进行扩建,增建了几座宅屋、花园和碉楼,使庄园更显气派,因而后人便将庄园称为“李萼楼庄园”。

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来到西汗村已是下午4时多。犬吠鸡鸣、炊烟缭绕,西汗村让我们倍感亲切。沿着村里弯弯曲曲的小巷,穿过汩汩流淌的溪水,我们来到了李萼楼庄园山脚下。

抬头望去,李萼楼庄园依山势而建,盘踞半山腰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整体造型优美,立体感很强,既有西欧古雅城堡的美感,又具岭南建筑典型的风格。错落有致的屋舍,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古朴庄重而不失磅礴之势。

沿着大小石条铺成的台阶,我们来到了李萼楼庄园的正门。门前的阶梯、门槛和门框均用石条或大理石砌成与装饰,故称“石大门”。正参观时,宅院内一间房门突然“嘎吱”一声打开,走出一位鬓发斑白的老者。老人名叫李受钦,是李萼楼庄园李氏家族的后人。

老人介绍,当年其祖辈为了修建庄园,专门从上海等地请来工匠,选用上等材料,精工细作,历经两年才建成这座大宅院。宅院青砖黛瓦,墙体砖缝勾画均匀,细小如线。据说初建之时,每块砖均经人工磨研,棱角工整,四面平滑。就连砌阶梯的石条,也是工匠花了半年多时间在广东精心打磨后才运回来的。

李萼楼庄园的创始人是李萼楼的曾祖父李自超。李自超出身贫苦,但人穷志高,勤俭持家,渐有积蓄,后碰到三年大旱,附近村民卖田买粮,李自超就买下别人的田地,然后出租土地收谷,最多时收租谷物达6000担。发家致富后,李自超就开始筹建庄园。

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李萼楼庄园,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由德惠堂、光裕堂、敬修堂、花园、碉楼等几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土改时,李萼楼庄园被没收,分给部分贫农居住,现庄园内居住有4户村民。

“三昆堂”建筑之美

在李萼楼庄园大宅院,有三座最大的宅屋叫“三昆堂”,即德惠堂、光裕堂和敬修堂。它们是庄园所有建筑中工艺最好、艺术价值最高的建筑。

探访“三昆堂”,首先进入光裕堂。光裕堂进深两间,左右有耳房连接,中间为天井,前面有围墙围成一个小院,围墙边有小门相通。光裕堂屋脊双凤朝阳,飞檐斗拱,飘灵逸动。房屋前后檐板,饰以彩绘,并雕有飞禽走兽,人像花卉,栩栩如生。

在光裕堂的木桌上,静静地躺着一块长匾,匾上刻着“贡元”两个大字。牌匾是李自超的孙子李景莲于道光十九年参加广西乡试中举时所获。西汗村文书李士海称,这块匾原本悬挂于光裕堂的大门之上,但在“文革”时遭到破坏,被拆了下来,且匾额上约有5厘米的木板受损,不知去向,以至匾上部分字迹无法看清。

穿过小门便是德惠堂。德惠堂是李景莲的堂弟李景华的厅堂,建筑模式与光裕堂一样,檐墙上同样雕塑有形象逼真的花草、小桥、牧童等图案塑像,且层次分明,活灵活现。在德惠堂大门上方悬有一块牌匾,其中“武魁”两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据记载,此牌匾为道光十四年李景华参加广西乡试获得武举人时所立,上面还有两广总兵陈阶平的题字。而在德惠堂门前,摆放有两个钻有孔的石砣。相传,以前李景华每天清晨起床用木棍串起门前这对大石砣,以此习武练功。

敬修堂在德惠堂的东边。在该宅院檐墙、院落围墙、大门上方及内墙、屋脊、门窗上均有各种图案,以及以田园风光、人物故事等为内容的壁画和诗词楹联,这些图案一诗一景、景文相配,清雅秀丽。

“三昆堂”东边,是民国初年李萼楼扩建的几栋宅屋,为上下两层砖木结构,房屋东墙开有欧式窗台,给庄园增添了几分洋气。西边是一个花园,园中原来建有亭台楼阁、雕柱画廊、假山鱼池,如今已被毁,只剩些残垣断柱,依稀可见当年容貌。

在庄园的东西两侧,分别耸立着两座碉楼。碉楼分上下三层,各设数个圆形或方形的观察孔和射击台。碉楼居高临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李萼楼庄园选址讲究背靠大山,左右两侧各有两座山形成屏障。李萼楼庄园就如坐在太师椅上的主人,前面村中民房瓦舍尽收眼底,若有风吹草动也不会逃过它的眼睛。

雕塑壁画堪称珍品

李萼楼庄园全景雕塑工艺是李萼楼庄园最为突出的艺术成就。通过横县电视台记者的摄像机镜头,我们看到庄园屋脊上,堆塑有博古、花鸟、灵芝、祥云、山兽等雕像。雕花博古英姿错落,繁缛有序;鹅鸭悠然独步,引吭高歌;虎狮山兽威风凛凛,呼之欲出;石鹤松鹿构思精巧,惟妙惟肖。

院落围墙上也雕有多层雕像,人像、鸟雀、梅竹、蛟龙、兽面,繁华富丽,尤其是山水田园图,其构图巧妙,层峦叠嶂,绿树森然,流水潺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令观者如置身其中,意味无穷。

除墙雕外,木雕在李萼楼庄园也大量使用。从屋顶的梁枋、挑首、檐板到厅堂、厢房的门窗、屏风,几乎全是由精雕细凿的木雕构成。木雕内容丰富,除了雕刻宝塔、鸟雀、虎狮、螃蟹、凤凰等图饰外,更多地涉及棋琴书画、松竹梅兰等内容,书香气息浓郁。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木雕雕刻技法成熟,刀法细腻,一气呵成,丝毫看不出刀痕停顿或修改的迹象。

壁画也是李萼楼庄园艺术的主要成就。在宅院的内外墙体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山水田园风光、人物故事壁画,如耕读图、马鹿图、松鹤延年图、牡丹凤凰图等,画中的山水、人物、禽鸟、花草树木融为一体,人与自然融洽相处,表现的淋漓尽致。

李萼楼庄园的独特魅力,不是花一两个小时就能完全领略的,若配以专业人员细细讲解、慢慢品味,游人便可真正明白什么叫做“流连忘返”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