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媒体的法律与管制
图书信息

书 名: 电子媒体的法律与管制
作者:克里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2月
ISBN: 9787115192790
开本: 16开
定价: 70.00 元
内容简介广播电视业具有三类重要的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所以各国都对广播电视业严格管制,但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融合的发展改变了广播电视业的经济学特性,这就给政府的传媒立法与管制政策提出了挑战。另外电子媒体发展方兴未艾,极大地丰富了可供受众享用的传媒内容产品和传媒广告产品。电子媒体具有高速传播、海量信息、互动性强和开放性网络等特点,也正因此,电子媒体不仅面临着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问题,而且自身也存在着传播自由化与社会福利关系、电子化的传媒产品侵权等问题。
克里奇的《电子媒体的法律与管制》系统地对美国广播电视业的管制变迁作了详尽的阐述,并就新技术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融合问题、产权问题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电子媒体的法律和管制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作者精心选择和编排下,大量的真实案例、法院判例和对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法规的解读,可以使我国读者全面了解美国电子媒体的管制变迁和发展趋势,为媒体专业人士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电子媒体的法律与管制》的案例均为近年来美国实际发生的法案判例,而法律与管制政策分析也源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近年所制定的新法规,能够反映出美国电子媒体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管制框架的最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电子媒体的法律与管制》反映了电子媒体法律和管制的最新动向,具有其他同类图书不可比拟的学术优势,对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从事传媒经济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工作者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克里奇博士,是Fairbarlks大学的教授和印第安纳波利斯巴特勒大学媒体艺术系的系主任。12年来,他曾任WTBU-TV的总经理一职,并曾在商业广播电视和公共广播电视及音乐产业中工作,他的专业任职涉及电视新闻、管理、创意和咨询等领域。
图书目录1法律体系简介1
1.1法律与政策2
1.2美国法律的起源2
1.2.1普通法2
1.2.2衡平法3
1.2.3制定法4
1.2.4宪法5
1.2.5行政法6
1.3FCC如何运作8
1.4FCC机构设置9
1.4.1媒体局9
1.4.2电缆竞争局11
1.4.3消费者与政府事务局11
1.4.4国际局12
1.4.52002年其他机构变动12
1.5其他影响电子传媒的机构12
1.6司法部综述13
1.6.1审判法院14
1.6.2上诉法院14
1.6.3最高法院14
1.6.4联邦法院18
1.7联邦法官19
1.8司法再审20
1.9诉讼20
1.9.1当事人20
1.9.2发起诉讼21
1.9.3审判21
1.9.4上诉程序22
1.9.5刑事案件23
1.9.6如何命名案例23
1.9.7解释法律援引例证24
1.9.8其他在线信息25
1.10小结25
1.11问题与讨论26
注释与参考文献26
案例26
2解释宪法《第一修正案》27
2.1美国言论自由的历史27
2.1.1英国的传统27
2.1.2美国的3/4历29
2.220世纪的宪法《第一修正案》32
2.2.1《明显与立刻危险原则》33
2.2.2《第一修正案》在美国的应用36
2.2.3“憎恨言论”40
2.2.4言论与行为47
2.2.5《明显与立刻危险原则》重现51
2.2.6强制言论51
2.3《第一修正案》与传统广播52
2.4《第一修正案》和有线/卫星电视53
2.5《第一修正案》与互联网53
2.6小结54
2.7问题与讨论54
注释与参考文献55
案例56
3广播电视管制基本原理59
3.1《1934年通信法案》62
3.1.1第301款——无频率所有权63
3.1.2第302款——FCC的管制服务于公共利益63
3.1.3第303款——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特权63
3.1.4第312款——吊销许可证的权力63
3.1.5第315款——给予政党候选人均等的时间64
3.1.6第326款——无审查制度75
3.2《1996年电信法》75
3.2.1美国刑法76
3.2.2FCC的演变76
3.3公平原则的兴衰79
3.3.1红狮案后公平原则的应用82
3.3.2广告82
3.3.3政治竞选运动83
3.3.4公平原则的废除84
3.4政治候选人对广播媒体的合理使用86
3.5委员会的强制力量86
3.6有线电视的管制87
3.6.1《1984年有线电视通信政策法案》——国会管制有线电视的权力89
3.6.2特许3/4营权90
3.6.3节目安排91
3.7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的放松管制和再管制92
3.8小结94
3.9问题与讨论94
注释与参考文献95
案例97
4有线及卫星电视管制的理论基础101
4.1FCC对于有线电视的管制101
4.2保护广播电视公司:20世纪70年代102
4.320世纪80年代的有线电视:放松管制与发展的时代102
4.4特许3/4营权与重复建设103
4.520世纪90年代的有线电视:全盛之后的衰落106
4.5.11992年《有线电视用户保护与竞争法案》106
4.5.21992年有线法案的实施107
4.6信号载带条例:传输义务与转播准入107
4.6.1传输义务条例107
4.6.2《1987年临时传输义务条例》110
4.6.3转播准入112
4.7传输义务和数字电视117
4.7.1转播准入117
4.7.2频道容量118
4.7.3信号品质118
4.7.4有关强制载带的信号内容119
4.7.5内容复制119
4.7.6内容降级119
4.7.7机顶盒可用性120
4.7.8频道位置120
4.7.9市场修改120
4.7.10公众、教育及政府频道数字信号载带120
4.7.11抱怨和强制执行121
4.7.12用户通知121
4.7.13节目专营权121
4.7.14等级和费用121
4.8有线租赁122
4.9公共、教育和政府频道123
4.10联邦、州和地方三者的关系123
收费规定123
4.11科技标准123
4.12节目独家3/4营权124
4.13辛迪加排他法规124
4.14广播网反复制法规125
4.15著作权和有线传播125
4.16猥亵内容与有线传播126
4.17反虹吸法规135
4.18体育信号屏蔽136
4.19无线和有线电视的共有法规136
4.19.1平等就业机会136
4.19.2公共监督资料136
4.19.3公共机构候选人使用有线电视及人身攻击法规136
4.20卫星电视(直播卫星)传输义务137
4.21小结137
4.22问题与讨论137
注释与参考文献138
案例139
5获得广播电视许可证和有线电视特许权的程序141
5.1获得广播电视许可证的程序141
5.1.1获得许可证的资格142
5.1.2传媒产品多样化143
5.1.3申请程序146
5.1.4收购或出售一个广播电视台146
5.2许可证发放的程序147
听证会147
5.3执照的更新程序149
5.3.1公共审查文件149
5.3.2明信片更新表格150
5.3.3节目形式和执照更新问题153
5.3.4平等就业机会的实行和执照更新问题153
5.4数字电视许可证155
5.5适用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台的规定156
5.5.1许可证的要求156
5.5.2非商业性节目服务157
5.6数字媒体辅助服务157
5.6.1捐赠许可158
5.6.2主观评论158
5.7有线电视产权159
5.7.1记录保持的责任159
5.7.2有线电视3/4营者的消费者服务义务159
5.8小结163
5.9问题与讨论164
注释与参考文献164
案例165
6电子媒介内容的监管167
6.1节目编排政策的发展167
6.1.1明确社会需求168
6.1.2季度节目-事件清单168
6.1.3有伤风化的、猥亵的,或者具有攻击性的材料170
6.1.4分频道播出色情内容的节目172
6.1.5在PacificaⅡ后的委员会政策174
6.1.61987年有关色情标准的改进174
6.1.7支持24小时禁令的提议175
6.1.824小时禁令受阻,安全庇护被支持177
6.2《2001年低俗节目法规》178
6.2.1限定责任的标准178
6.2.2FCC在2001年声明中所列举的低俗节目178
6.2.3没有发现不雅的例子178
6.2.4为什么这些不是低俗179
6.2.5FCC关于对低俗节目起诉的规定179
6.3《2006年法规》180
波诺,珍妮特,和一个其他节目的主持人180
6.4歌词191
“真正的埃米纳姆”案例197
6.5广播电视节目对听众的伤害201
6.6节目竞争与营销202
6.7恶作剧203
6.8电视上暴力节目的监管204
联邦政府介入205
6.9少儿电视节目的监管205
《1991年儿童电视条例》206
6.10博彩性节目的监管207
6.10.1构成彩票的元素207
6.10.2州政府批准的彩票208
6.10.3钓鱼比赛209
6.10.4印第安圣地游戏209
6.10.5广播电视台的制裁和责任209
6.11小结209
6.12问题与讨论210
注释与参考文献210
案例212
7商业化活动的管制215
7.1商业化活动管制的发展215
7.1.1联邦贸易委员会(The Fedal Trade Commission)215
7.1.2厉行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权力216
7.2广告和《第一修正案》217
7.3赞助商的识别225
7.4儿童电视广告225
7.4.1时间标准225
7.4.2电视购物节目225
7.5家庭购物频道226
7.6广播、电视和有线节目中的酒类广告227
7.7香烟和烟草制品广告228
7.7.1公正准则在香烟广告中的应用228
7.7.2对香烟和无烟烟草广告的国会禁令229
7.8自我管制229
7.9小结230
7.10问题与讨论231
注释与参考文献231
案例231
8著作权、音乐著作权和商标233
8.1著作权233
8.1.1著作权法保护范围233
8.1.2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235
8.1.3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材料235
8.1.4获取著作权236
8.1.5著作权保护期限237
8.1.6雇佣作品237
8.1.7著作权公告238
8.1.8著作权公告要素238
8.1.9合理使用239
8.1.10新闻和著作权242
8.1.11模仿作品或“类声”录音243
8.2音乐著作权250
演奏权、机械同步权和灌录权251
8.3著作权与数字音乐251
8.3.1关于合理使用的论据252
8.3.2作为公平使用的取样和空间转移253
8.3.3唱片公司的要求254
8.3.4Napster对于禁令的其他辩护256
8.3.5Napster的用户没有制作“数字音乐唱片”或“模拟音乐唱片”257
8.3.6滥用著作权专利260
8.3.7决议261
8.3.8法院上诉裁决之后的事件263
8.3.9Napster之后的音乐下载263
8.4流媒体音乐267
8.5商标和服务商标267
8.5.1商标保护的适用性268
8.5.2商标保护268
8.5.3商业开发269
8.6著作权与互联网270
网络出版者的著作权责任270
8.7商标和互联网:域名271
《第一修正案》271
8.8小结272
8.9问题与讨论272
注释与参考文献273
案例274
9隐私和电子媒体277
9.1保护隐私法的发展278
9.2侵犯隐私权的传统分类280
9.2.1专有权281
9.2.2侵犯285
9.2.3令人为难的事实289
9.2.4伪造信息294
9.3保护个人信息297
9.4电子传媒中的隐私保护298
9.4.1隐形摄像机和麦克风299
9.4.2保护有线电视用户的隐私权299
9.4.3联网计算机隐私权299
9.5小结300
9.6问题与讨论301
注释与参考文献301
案例302
10诽谤:诽谤与媒体305
10.1诽谤诉讼的构成因素306
10.1.1诽谤306
10.1.2身份识别309
10.1.3出版310
10.2普通法辩护311
10.2.1真实性312
10.2.2豁免权312
10.2.3公正评论313
10.3其他辩护314
10.3.1中立报道314
10.3.2免诽谤说——减轻罪行因素之一314
10.4赔偿金315
10.5收回条款317
10.6限制条款317
10.7意愿318
10.8宪法保护319
10.8.1举证责任319
10.8.2公职官员条款的延伸323
10.8.3公众人物概念的拓展324
10.9戈茨案以后:诽谤案的状况327
10.9.1公众人物327
10.9.2有关报道失误的过失标准329
10.10真实恶意330
10.11简易判决332
10.12群体诽谤334
10.13刑事诽谤335
10.14幽默与虚构336
10.15在线服务责任339
10.16诽谤保险347
10.17小结348
10.18问题与讨论348
注释与参考文献349
案例350
11新闻自由与审判公正:权力的冲突353
11.1选择一个公正的陪审团353
11.2犯罪报道的传统355
通往最高法院的路356
11.3报纸审判:“疯狗欧文”和“萨姆医生”358
11.3.1谢泼德案的影响367
11.3.2对外封闭法庭372
11.4法庭中的摄像机378
11.5今天面临的挑战382
11.6小结384
11.7问题与讨论385
注释与参考文献385
案例387
12通信管制:新技术与互联网389
12.1变化389
12.21996年电信法案390
12.3融合391
12.4新传输系统的出现391
12.4.1高清电视和先进电视系统391
12.4.2环境变化与管制392
12.4.3直接广播卫星392
12.5其他传输系统393
12.5.1卫星电视共用天线393
12.5.2电话公司进入视频传输领域393
12.5.3数字音频广播394
12.6互联网395
法律问题395
12.7所有权集中的问题397
时代华纳/美国在线合并398
12.8小结404
12.9问题与讨论404
注释与参考文献405
12参考文献407
12词汇表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