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滩摩崖造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石佛滩摩崖造像

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博爱县城西北约9公里的太行山南麓山崖下。

摩崖造像开凿于隋炀帝大业十一年至十二年(615-616年)间,初创时为隋朝皇家所封“同义寺”,至唐代又开凿一批佛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焦太铁路时曾毁一批,所剩部分分布在南北长约60米、高约20米的悬崖峭壁上,共有佛龛59座,造像78尊,题记10方。

石佛滩摩崖造像
石佛滩摩崖造像

造像分布在南北长约100米,高约20米的悬崖峭壁上,共有佛龛59座,造像82尊,铭记4方。龛高约0.2-1米,上部呈半圆弧形,两侧雕刻立柱。

大部分龛内雕刻有一佛二菩萨,其中一龛内的佛刻技艺精良,刀法细腻,线条流畅,阿弥陀佛面部丰腴俊美,神态慈祥,两侧菩萨长帛飘动,一幅世俗妙龄女郎形象。在一方铭记下题记:"唐开元二十一年",可知为唐代作品。[1]

石佛滩摩崖造像
石佛滩摩崖造像

石佛滩摩崖造像
石佛滩摩崖造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