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石狗信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雷州石狗信仰详细介绍所属地区: 广东 · 湛江 · 雷州市

文化遗产名称:雷州石狗信仰

遗产编号:Ⅹ-7

遗产类别:民俗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广东省雷州市

遗产级别: 省

雷州石狗是雷州社会历史因素与地域自然条件的产物。

(一)融会图腾的文化渊源

雷州地处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古为南交、周号越裳、楚属扬州、秦名象郡、汉置徐闻、隋称古合、唐改雷州,皆属南荒要服,乃是古越族聚居之地。“凡诸蛮种不一”,都有自己部落民族的图腾。

俚僚、僮人都是从事农耕兼之捕猎为生,故以保护农稼、有看护狩猎本领的兽物为图腾。因之,古时他们部族的名称字“狸、獠”都加“犬”旁。《雷祖志》记载:“州旧有、峒獠……”此记述非是侮辱他们属于未开化的种类,而是他们图腾崇拜的标志。

古代雷州百越族中的俚僚、僮人,都是黄帝的亲族,他们从黄河中下游南迁岭海之区,一部分移徙雷州,成为雷州先民。俚僚人大约在殷商之际就迁徙至雷,因雷州多雷电,是先民不可抵抗并惧怕的自然力量。他们崇拜雷神,依托雷神的庇佑,开荒拓展,繁衍生息。春秋时期楚灭越后,越人相继迁雷,与俚僚人杂居相处,成为雷州的古越族,俗曰南蛮。“南蛮什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曰俚、曰僚、曰,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之所谓百越是也。”生活在雷州的百越族先民,他们在雷州特殊的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对原先的图腾崇拜经历着保留、演绎与融汇的潜移默化、互取精华的过程。俚僚人对雷神的崇拜与人对狗图腾的信奉,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被古越族文化所同化。因此,雷州石狗具有百物之形的特征,是多种图腾结合的背景下所产生的形象。

雷州有古老的传说,雷神爱惜万物,怕太阳把万物晒枯,常派遣天狗去食太阳,有“日蚀”现象就说是“天狗食日”。各自图腾文化的融会贯通,对雷神的崇敬,对狗图腾的崇拜,成为俚僚僮人的共同信仰,因而逐步形成并铸就了独具特色的石狗文化。

(二)源自雷祖的神奇诞降

唐虞时代,雷州已通声教。雷州的西海岸山冈文化遗址出土的磨光石斧、石,穿孔石环与夹沙陶、印纹陶等器物,考证古之南荒雷州,自“尧命羲和宅南交、舜巡狩至衡”已是日月所照的岭海之地。

楚灭越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楚豁楼以表其界,雷州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至汉代,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平粤,略地至雷,带来了汉文化。雷文化与楚汉文化融汇贯通,激亮“雷”字号文化的光环。在“雷”文化光环的照耀下,产生了美丽的雷祖传说。

《雷祖志》记载:“业捕猎,养有九耳异犬,耳有灵机。每出猎,皆卜诸犬之耳。一耳动则获一兽,二耳动则获二兽。获兽多寡,与耳动之数相应,不少爽焉。至陈朝太建二年辛卯九月初一日出猎,而犬之九耳俱动。陈氏喜曰:今必大获矣,鸠其邻十余人,共随犬往。至州北五里东,地名乌仑山,有丛棘密绕,犬自晨吠至日昃,无一兽出。猎人奇之,伐木而视。大挖地开,获一大卵,围有尺余,壳色青碧,众俱不知为何物。陈氏抱而归家。次早,乌云忽作,风雨雷电交至。陈氏大恐,置卵于庭,盛以小桌。遂为霹雳所开,内出男子,两手有文,左曰‘雷’、右曰‘州’。陈氏将男子与卵壳禀明州官,官收卵壳寄库,男子交还陈氏养育,名曰文玉。”尔后,九耳狗日夜守护着陈文玉,凡有生面人来则呼吠逐赶,保护陈文玉长大。

据史料记载与民间传说,隋唐之际,聚居古合州的俚僚、僮人不时相互劫掠,他们都希望有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当其首领,以平息劫掠。于是他们向唐王朝推荐陈文玉,得以准命为合州刺史。俚僚、僮人闻讯后则顺服远去,各自归峒安居乐业。雷州自始靖安,民皆富庶。

雷祖陈文玉诞降的神奇美丽传说,既是雷州先民崇拜雷神与把狗作为图腾的信念,也是时代造就伟人的不同凡响之所演义。“尝闻不凡之人,不凡其生,胡足奇也。然不凡其生而能垂万古者,正足奇矣。上朔夏禹发迹于龟而开四百之祥,商以玄鸟之卵而兴六百之祀,周以巨人之迹而享八百之久,是三王以奇而君万古者也。麟吐书、龙绕室、老降庭、胸有文是孔子以奇而师万古者也。犬报喜、雷霹雳、卵出身、掌有文是雷祖以奇而神万古者也”。

古时雷州每年举行三次敬雷活动,二月“开雷”,六月二十四日“酬雷”,八月“封雷”。自雷祖陈文玉后,盛大的敬雷祭祀活动改为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日举行,府、县文武官员齐候入庙至祭,办酒席官民同乐。盛大的敬雷祭祀活动,雷州城乡士民晋香络绎不绝。在敬拜雷祖之时,亦诚心地向祠前的石狗供奉香火,祈求为家门呈祥报喜。

唐五代之后,中原汉人与闽南人大量迁雷,他们的文明与宗教信仰对雷州百越族的俚僚僮人影响极大,并为俚僚僮人所接受。俚僚僮人大部分慕化内属,加入汉闽人氏族,有的继续居住雷州,有的则迁往海南成为今日黎族。有的则迁往广西、云南成为今之的壮族。汉闽人迁雷后,他们遵循“入国问俗,入乡随俗”的古礼风尚,在传播他们的文明与宗教信仰的同时,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因素影响,接受着雷州先民民俗文化的陶熏,对雷祖神明顶礼膜拜,对石狗虔诚供奉。

古代的雷州,蛮烟瘴地,人口稀少。据晋代史料记载合浦郡领县三,户二千。《隋书》记载:“合浦郡统县十一,户二万八千六百九十。”平均每县户二千六百零八,雷州市隋称海康县属合浦郡。《旧唐书》载雷州“旧领县四,户二千四百五十八;天宝领县三,户四千三百二十,口二万五百七十。”犬能呈祥喜报贵子,是人们的迫切心愿。因之,石狗雕刻硕大的生殖器,显示雄者的阳刚之气,是人们追求繁衍生息发展的崇拜灵物。

“犬报喜、雷霹雳、卵出身、掌有文是雷祖以奇而神万古者也”。狗是雷祖陈文玉的呈祥灵物,雷祖祠前安置石狗证实雷祖陈文玉诞降与九耳狗因缘联结。雷州石狗作为呈祥报喜灵物备受广大人民的虔爱。他们雕刻的石狗安置在祠庙堂前,祈祷有朝一日能呈祥报喜。[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