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陇州社火
陇州社火的历史渊源
“社火是节日迎神赛会扮演的杂戏杂耍”。陇州社火的渊源是在古陇州先民们祭祀土神、谷神活动中所表演的傩舞、祭祀舞中逐渐加进了其它杂戏杂耍的“百戏”广场娱乐活动。这种“社日”庆典时所举行的“百戏”游演活动,古陇州人惯称为“社火”。炎帝神农氏出生在宝鸡,且《礼记》又是记述周朝祭祀礼仪活动的史料,说明社火这一民间艺术已于商周时期在民间展现出来,并逐渐在西秦大地开始盛行。
古陇州是先秦设都,历朝设州的“三辅之地”。州、县的各项祭祀活动盛行,祭社活动的社火内容不断扩大,由起初的集民间音乐、舞蹈、诗歌曲调、龙舞杂耍、锣鼓为一身的戏剧形式,发展到有固定的造型形式。经古陇州历代民间艺人的世代创作、升华,陇州社火已到美妙绝伦,炉火纯青的高雅艺术境界。近年来国外友人,市、省、中央电视台记者多次采访了陇州社火,2006年2月,陇州挈社火受广东省吴川市邀请,参加了全国民间艺术飘色活动,获铜奖,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与赞赏。2003年,陇县被陕西省命名为“民间社火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陇州社火的基本特征
陇州社火从古到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世代传承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更新改良,已形成了以下基本特征:①伴随着民间喜庆节日、古会民俗祭祀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对区域民俗习惯的依存特征;②经过民间艺人的长期实践,在脸谱画法上、技巧上形成独特风格和固定模式的脸谱特征;③具有群众自发组织,自愿投资,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群众性特征;④以马社火表演形式为主是陇州社火的主要特征;⑤因艺术需要,人物要求多元化,脸谱及妆扮节目要求复杂化,具有节目内容的广泛性特征;⑥在社火表演上、方式上有着造型和表演特征,地台社火广场表演有着戏剧特征;⑦陇州社火锣鼓队阵容庞大,节奏激烈,有着古代军鼓乐的遗存的特征;⑧陇州社火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已有30多种类型,千余个节目,地社火曲、词约200余首,有着民间艺术的综合特征;⑨每年元宵节耍社火、赛社火已成习惯特征;⑩陇州社火在全县各乡镇村组遍布面广,种类齐全,风格独特,艺术精湛,内涵高雅,规模宏大,撼天震地,气势磅礴,万人聚集,人潮如海,城乡欢腾,外宾观摩,有极强的观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