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湾村
1、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草铺镇水井湾村水井湾村民小组隶属于草铺镇青龙哨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草铺镇西北6.5公里处。国土面积1.68平凡公里,海拔1890米,年平均气温14.7℃,年降水量676.3毫米,适宜种植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作物。有耕

地234亩,其中人均耕地0.75亩;有林地340亩。全村有农户108户,有乡村人口315人,其中农业人口313人,劳动力23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0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0.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2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0.3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4.3万元,占总收入的48.48%;畜牧业收入59.98万元,占总收入的31.6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80头,肉牛50头,肉鸡1665只,山肉羊115只);林业收入3.35万元,占总收入的3.7%;第二、三产业收入3.55万元,占总收入的3.74%,工资性收入20.89万元,占总收入的12.72%。农民人均纯收入2762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占劳动力的4.33%,在省内务工10人。[1]
2、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青龙镇水井湾村水井湾村隶属于青龙镇革勒村委会。位于青龙镇东北边,距离青龙镇25公里,国土面积3087.2亩,海拔1780米,年平均气温15.4℃,适合种植烤烟、包谷、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63亩,林地820亩,人均耕地1.19亩,共有经济林果地120亩。全村有农户89户,共312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劳动力220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97元,农民收入以烤烟种植业为主。
水井湾村今后发展的重点:增加烤烟种植面积624亩,养殖业方面发展生猪养殖435头,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在十一五规划结束时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3700元。
3、云南省元阳县嘎娘乡水井湾村水井湾村是元阳县嘎娘乡的一个行政村,地处乡西部,距嘎娘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乡政府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元阳县城74公里。东面邻大伍寨村委会,南隔国有林区连攀枝花乡一碗水村委会,西面邻胜村乡新寨村委会,北与大伍寨村委会、新寨村委会交叉相连。辖水井湾、半坡、伍家寨、咪石、窝拉、岩头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60户,共1184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183人,劳动力582人。
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24000亩,海拔1860米,年平均气温16℃,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358.51亩,林地7457亩,人均耕地1.15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收入为主。[2]
4、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马街乡水井湾村
村情概况

水井湾村隶属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马街乡镇马街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4.00 公里,距离乡政府4.00公里。国土面积0.51平方公里,海拔1,390.00米,年平均气温15.70 ℃,年降水量1,344.00毫米,适宜种植花生、豆类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11.00亩(其中:田13.00亩,地98.00亩),人均耕地1.17亩,主要种植玉米、花生等作物;拥有林地169.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3亩,主要种植桃、李、梨等经济林果;有荒山荒地面积400.00亩,其他面积90.00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22户饮用井水,有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8.52%)。有27户通电,有24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8.89%和88.8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户(分别占总数的74.07%和55.56%)。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4.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00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4辆。
全村建有小水窖22口,无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村内暂无装太阳能的农户,无公厕、排污设施和垃圾堆放场所。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全村有2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62万元,占总收入的31.22%;畜牧业收入7.30万元,占总收入的40.5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51头,肉牛11头,肉羊0头)林业收入1.00万元,占总收入的5.56%;第二、三产业收入3.72万元,占总收入的20.67%;工资性收入3.84万元,占总收入的21.33%。农民人均纯收入1,495.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8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0人(占劳动力的25.00%),在省内务工9人,到省外务工11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养殖业,畜产品主要销售往本县。2006年全村销售总收入7.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0.5%。该村目前正在发展养殖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养殖产业。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27户,共乡村人口95人,其中男性46人,女性49人。其中农业人口95人,劳动力80人。该村全是汉族。
到2006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90人,参合率94.74%;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4公里,距离乡卫生院4公里。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吴家坪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马街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00公里,距离中学4.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7 人,其中小学生11人,中学生6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98.61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11万元,有固定资产3.73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公开项目有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等。
发展重点存在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差,进村路面等级、质量都不高,村内便道没有硬化;二是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仅1.17亩,陡坡地占到了耕地总面积的70%,发展农业不具备优势条件,仅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三是环境方面,农户环保意识还比较低下,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村寨卫生条件很差,秩序很乱,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居住环境较为恶劣。四是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人均受教育程度仅为6.3年,农村经济能人较少,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一是千方百计发展好种植业,增强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二是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增加收入;三是扎实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促进农民增收。
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农村整体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以上,农村集体经济有新的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