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十七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人民文学》十七年

作者: 李红强著

[1]出 版 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人民文学》十七年

出版时间: 2009-10-1

字数: 153000

版次: 1

页数: 212

印刷时间: 2009-10-1

开本: 16开

印次: 1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1708007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文学 >> 文学理论

定价:¥28.00

内容简介作者在十七年的整体语境中把握《人民文学》在那个时期处于文学运动风口浪尖的状况,不仅呈现出那个时代的运动事件,而且还有那些非凡人物的非凡面目神态。

本书对《人民文学》这块当代文学活化石进行了宏观义理和微观诗体的辨析,从而具备了学术和智慧的双重愉悦和价值。而某些客观的“史”的展示,又替中国文学和作家做出了集体忏悔。

目录第一章生而权威

一、新中国文艺的方向

《人民文学》的起点

题词者、主编和登记人

三位一体的主编们

二、期刊群体之间的等级性秩序

新中国的期刊体制链

在中央级报刊之间

为地方级期刊树立标准

三、“象征效应”为核心的传播发行

剔除商业因素

沈从文的复活

文学新人的突变

第二章《人民文学》的内部生产机制

一、编辑群体的选择

主编的六次更迭

编辑的三次大换血

二、编委胡风

一封退稿信

《三十万言书》中的全盘计划

身陷八卦阵

《睡了的村庄这样说》

三、体现规划要求的组稿与审稿

大规划与大拼盘

审稿机制的六次微变

四、选择作家与作家姿态

头题小说177篇,107人

“指导者”:茅盾和丁玲

“人民的本色”:巴金、冰心、老舍、艾芜

“问题”作家赵树理

新堆力量的主流化

第三章《人民文学》“异端”文学的生成

一、《人民文学》“异端”文学的四条脉络

《除夕》与写“真实”

方纪与“人性”书写

《回答》《望星空》与自省

《羊舍一夕》与风格叙事

二、《我们夫妇之间》引发的争论

不经意的发表

也牧的创作转折

小说改编和占据了“市场势力”

新文学在城市的生存权之争

三、秦兆阳与“干预文学”的生成

有限度的“思想纲领”

《人民文学改进计划》的三个文本

不断摇摆的版面安排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修改之争

第四章“双百”时期的论坛——“短论”和“创作谈”

一、栏目与专题

二、从呼唤“先进”到规范“鸣放”

三、对文学生产机制的整体批评

四、一次文学传统的回归

附录:新时期的《人民文学》

一、王者归来

二、文学资源分割与权威下降

三、我们的生活、经验和灵魂

后记

参考书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