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麻鸭
特产简介2002年安徽省农科院在庐江县推广“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在杨柳乡试验水稻田20公顷,成功饲养巢湖麻鸭5000只。主要方式即利用巢湖麻鸭的特性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浑水和刺激生长,水稻田则为鸭提供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阳光、空气、水和丰富的动、植物食物。在水稻田养巢湖麻鸭,可使水稻减少或不用无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发展主体生态农业。巢湖麻鸭生产性能良好,很有发展前途。[1]
主要产地庐江特产巢湖麻鸭,主产巢湖市各地水网地带,人工饲养历史悠久。无为、庐江清朝志书均有记载,截止2009年,有年饲养量数以千万只。
产品特点巢湖麻鸭,公鸭“绿头粉裆”,母鸭“浅麻细花”。90日龄成年体重公鸭2.25-2.5千克。母鸭2-2.5千克;全净膛率公鸭为75.7%,母鸭为76.8%;平均年产蛋量为180-200个,平均蛋重为70-75克,蛋型指数为1:1.41。
巢湖麻鸭生长较快,幼鸭饲养百日以后,即可达2千克多重。母鸭长大后,每年一般产蛋180个左右。
巢湖麻鸭肌体皮薄骨细,肉嫩味美,且脂肪适中。巢湖麻鸭具有觅食力强、耐寒力强,产蛋较多、皮薄、肉嫩、骨细、味鲜,适宜放牧等优点。巢湖麻鸭适应性强,行动敏捷,善于潜水,觅食性强,适宜放牧,凡湖泊、河流、塘口等有放牧条件的地方均可饲养。
巢湖麻鸭体型匀称紧凑,羽毛以黑灰杂自为主,富有光泽,趾蹼橘黄色,爪泛黑色。两脚结实有力。
食用价值既可供宰杀红烧或清炖食用,又可加工制成南京板鸭、无为板鸭、巢湖雪花鸭、和县咸水鸭等名产。鸭蛋可制精品松花蛋。羽毛用途更为广泛。目前巢湖麻鸭的饲养量越来越大,品种也不断增加,正源源不绝地销往省内外市场。
入选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9年7月,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公布了一批安徽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其中,久负盛名的“巢湖麻鸭”被列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之中。
为加强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安徽省农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根据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和我省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在全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和专家论证鉴定的基础上,确定了26个畜禽品种为安徽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中,猪类8个(皖南花猪、皖南黑猪、圩猪、安庆六白猪、皖北猪、霍寿黑猪、定远猪、枞阳黑猪)、牛类4个(大别山黄牛、皖南黄牛、皖北黄牛、东流水牛)、羊类1个(安徽白山羊)、驴类1个(淮北灰驴)、鸡类7个(皖南三黄鸡、天长三黄鸡、淮南麻黄鸡、皖北斗鸡、平铺麻黄鸡、黄山黑鸡、淮北麻鸡)、鸭类2个(巢湖麻鸭、枞阳媒鸭)、鹅类2个(皖西白鹅、雁鹅)、蜂类1个(皖南中蜂)。[2]